護牙也護心!研究揭露潔牙有助預防心律不整復發

一項最新研究指出,接受牙周疾病治療可有效降低心房顫動(Atrial Fibrillation, AFib)復發的風險。

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牙周炎(一種會損傷牙齒周圍組織的牙齦感染)與許多系統性疾病密切相關,包括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及第二型糖尿病。

這項研究於4月10日發表在《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研究發現接受牙齦疾病治療,有助改善AFib患者的預後。AFib是一種導致心律不規則的心臟疾病。

雖然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HA)尚未將牙齦疾病列為AFib可調控的風險因素,但越來越多證據表明,牙周炎確實與許多系統性疾病有密切關聯,尤其是冠狀動脈疾病、中風和第二型糖尿病。

科學家正逐漸了解口腔健康與心臟健康之間的連結。他們懷疑口腔中的有害細菌可能透過血流到達身體其他部位,包括心臟,從而引發發炎反應。

這項研究是最早探討治療牙周疾病對AFib影響的研究之一,凸顯了保持良好口腔衛生可能帶來的心血管益處。

心血管介入專家暨VitalSolution醫療長Bradley Serwer醫師表示:「許多研究已顯示左心房大小、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OSA)、AFib的基礎發作頻率與性別等因素會影響AFib復發。但現在我們應將牙齦健康視為另一個可調控的風險因素。」


牙周病與心房顫動復發的風險有顯著關聯

研究人員對日本288名接受AFib導管燒灼術(catheter ablation)治療的患者進行評估。導管燒灼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醫生利用小型導管加熱心臟特定組織,以治療AFib。

該研究於2020年4月1日至2022年7月31日進行。

研究中有92名患者在接受導管燒灼術後同時進行了牙齦發炎治療,其餘191名患者則僅接受導管燒灼術而未進行牙齦治療。

研究人員分別在術後第1、3、6、9和12個月,以及之後每6個月持續追蹤患者的情況。

整個研究過程中,24%的患者出現AFib復發現象。

研究顯示,有嚴重牙齦發炎但接受治療的患者,其AFib復發機率比未接受牙齦治療者降低61%。

此外,研究團隊還發現整體而言,AFib復發的患者通常牙周病也較為嚴重。

AFib復發最大的風險因素包括牙周疾病、女性,以及心律不整持續超過兩年。

美國加州紀念醫療中心電生理學副醫務主任Paul Drury醫師指出:「明顯牙周疾病的患者,接受心房顫動燒灼術後,更容易再度發生AFib。」


為什麼定期牙科檢查有助預防心房顫動?

儘管該研究規模不大,但研究結果已明顯指出AFib患者可能從定期接受牙科檢查中受益。

Drury醫師強調:「治療牙周疾病,能夠提高患者接受燒灼術後不再發生AFib的機率。」

口腔的慢性發炎反應可能促使其他慢性疾病的發展。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慢性或急性發炎(牙周疾病的一種常見反應)與AFib有關。

另外,口腔細菌可能透過血流擴散到其他器官(包括心臟),進而造成器官損傷。

Serwer醫師表示:「其他研究顯示,口腔衛生不良會增加細菌進入血液的風險,這可能直接導致血管或心臟發炎或受損。」

此外,過去研究已確認,計劃進行心臟瓣膜置換手術的患者,術前接受牙科檢查,能有效降低感染或瓣膜提早失效的風險。

科學家仍在持續探索牙齒及牙齦的發炎反應,以及口腔細菌如何影響全身健康。

Drury醫師表示:「這篇研究非常有趣,揭示了牙周病與心房顫動的關聯,但仍需更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來進一步證實。」


總結

最新研究指出,治療牙周疾病有助改善心房顫動患者接受導管燒灼術後的療效。科學家們剛開始理解口腔健康與心臟健康之間的關係,但已有證據顯示口腔中的有害細菌可能會透過血流影響心臟。這些研究成果強調了保持良好口腔衛生可能帶來的心血管健康益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