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與骨骼『差很大』?」解密兩者的重要差異!

 

牙齒和骨骼看起來相似,而且都有一些共同特點,例如都是人體內最堅硬的物質,但牙齒並不是真的骨骼。

這種誤解可能來自牙齒與骨骼都含有鈣質。事實上,人體內超過99%的鈣質存在於骨骼與牙齒中,而約1%的鈣質則存在於血液中。

儘管如此,牙齒和骨骼的構造卻相當不同,這種差異直接影響它們如何癒合及如何進行護理。

骨骼是由什麼構成的?

骨骼屬於活體組織,主要由膠原蛋白(collagen)及磷酸鈣(calcium phosphate)礦物質所組成。這種組合使骨骼既強韌又具有彈性。

膠原蛋白如同支架,為骨骼提供結構支撐,而鈣質則填補其中的空間。骨骼內部具有蜂巢般的結構,稱為骨小樑(trabecular bone,又稱為海綿骨)。骨小樑外層則被皮質骨(cortical bone)所包覆。

因為骨骼是活體組織,因此在一生當中會持續地重塑與再生,其物質會不斷地更新,舊的組織被分解,新組織隨之生成。當骨骼斷裂時,骨細胞會迅速移動到損傷部位,啟動修復及再生過程。此外,骨骼內還含有骨髓(marrow),負責製造血球細胞;牙齒則沒有骨髓。

牙齒是由什麼構成的?

牙齒並非活體組織,它們由四種不同類型的組織組成:

  • 牙本質(dentin)
  • 琺瑯質(enamel)
  • 牙骨質(cementum)
  • 牙髓(pulp)

牙髓位於牙齒最內層,包含血管、神經及結締組織。牙髓周圍由牙本質所包覆,而牙本質外側則覆蓋著琺瑯質。

琺瑯質是人體內最堅硬的物質,本身不具有神經。儘管琺瑯質能夠進行一些再礦化(remineralization),但若是損傷嚴重,它無法自我修復。因此,當牙齒出現蛀牙或蛀洞時,及早接受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牙骨質則位於牙齦線以下的牙根表面,其作用是協助牙齒固定於牙齦中。牙齒內含有其他礦物質,但不包含任何膠原蛋白。由於牙齒不是活體組織,良好的口腔衛生特別重要,因為牙齒的早期損傷無法自然修復。

總結來說:

雖然牙齒與骨骼乍看之下似乎由相同物質組成,但它們實際上有相當大的差異。骨骼能夠自我修復與癒合,而牙齒則無此能力。在這方面來說,牙齒更加脆弱,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並定期看牙醫就顯得尤其重要。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