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蛀牙從「牙齒再礦化」開始,這10招助你逆轉牙齒老化!

牙齒若要健康,就必須避免礦物質的流失。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減少糖分攝取,以及補充足夠鈣質與維生素,都是避免牙齒琺瑯質流失的有效方法。

鈣與磷酸鹽等礦物質構成了牙齒的琺瑯質、齒本質及骨骼,並防止蛀牙與齲齒。

隨著年齡增加,牙齒中的礦物質會逐漸流失,原因包括食用糖分和酸性食物,以及口腔細菌的累積。一旦琺瑯質或牙骨質消失,便無法再生,只能透過補牙或換牙解決。

然而,在蛀牙尚未發生前,透過生活習慣和居家方法,有可能重新補充這些礦物質。這個過程稱為「牙齒再礦化」。同時,你也能阻止進一步的「脫礦作用」。

可與你的牙醫討論以下方式,幫助牙齒再礦化,並阻止脫礦作用。牙齒的脫礦與再礦化是持續交互發生的動態過程。

1. 定期刷牙

刷牙對去除細菌十分重要。齲齒(蛀牙)主要是由口腔內的變異鏈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累積所引起。

根據2016年的研究顯示,這些細菌經由食物與飲料傳播。定期刷牙可移除導致礦物質流失與蛀牙的細菌。

2. 使用含氟牙膏

並非所有牙膏都能有效預防牙齒脫礦。

美國牙科協會(ADA)建議使用含氟牙膏。事實上,未含氟的牙膏甚至無法獲得ADA認證。

含氟牙膏能有效預防蛀牙,並強化牙齒,減少未來的礦物質流失風險。

3. 減少糖分攝取

牙醫總是警告你少吃糖,這是有原因的。糖在口腔中會被細菌發酵,產生酸性環境,造成牙齒琺瑯質的脫礦。

更重要的是,一項研究指出,頻繁吃糖比單次大量食用糖,更容易導致牙齒脫礦。

換句話說,少量卻頻繁攝取糖分,比偶爾吃一次含糖甜點更傷害牙齒。

4. 咀嚼無糖口香糖

無糖口香糖對口腔健康的功效一直有爭議,但許多研究指出,無糖口香糖可促進牙齒再礦化。

較早的研究顯示,無糖口香糖能協助移除牙齒上的糖分、牙菌斑和碳水化合物,且能刺激唾液分泌。

無糖口香糖中的木糖醇(Xylitol)與山梨醇(Sorbitol)效果最佳。建議在餐後或餐間咀嚼以達到最佳效果。

5. 適量食用水果及果汁

雖然水果是健康均衡飲食的一部分,但部分水果的酸性極高,例如柑橘類水果(葡萄柚、柳橙等)。

水果酸會導致牙齒琺瑯質中的鈣螯合流失,果汁更嚴重,因為它們酸性更高且常含有添加糖。

最好避免飲用果汁,並且僅偶爾食用酸性水果。

6. 攝取更多鈣質與維生素

牙齒本身能自然生成鈣質,但這些礦物質會隨時間被酸性物質和細菌剝奪。食用含鈣豐富食物能補充牙齒鈣質,例如2003年研究發現,吃富含鈣的起司可抵抗吃糖帶來的負面影響。

如果飲食鈣質不足,可以和醫師討論補充鈣質。

2012年的研究指出,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有助於預防蛀牙,可諮詢醫師或牙醫,討論服用維生素D或每日綜合維他命。

7. 考慮使用益生菌

想透過益生菌促進牙齒再礦化時,選擇天然存在於口腔的菌種相當重要,以避免引入潛在有害的菌種。

有助於口腔健康的益生菌包括:

  • 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
  • 羅伊氏乳桿菌(Lactobacillus reuteri)
  • 鼠李糖乳桿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 唾液乳桿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這些益生菌可透過營養補充品或某些優格產品獲得,需每日持續服用才有效。

8. 處理口乾症狀

口乾症(Dry mouth)表示唾液分泌不足。唾液不僅能維持口腔濕潤,還能有效預防蛀牙。

根據2016年的研究,唾液中含有鈣與磷酸鹽,對牙齒再礦化極為重要。

如果你有口乾問題,請諮詢牙醫,選擇可促進唾液分泌的口香糖或漱口水。

9. 減少澱粉類食物

澱粉類食物(如馬鈴薯、米飯、麵包)含有大量單醣,增加口腔內可發酵糖的濃度,造成牙齒侵蝕。

然而,2003年的研究指出,澱粉食物與糖同時攝取時,蛀牙風險更高。例如甜飯比白飯更容易造成牙齒問題。

10. 多喝水

水是醫師、營養師及牙醫最推薦的飲品。水不含糖,能幫助移除體內有害物質。

當無法刷牙時,用清水漱口也能減少牙齒的脫礦作用,尤其適用於食用酸性或含糖食物之後。

咖啡和茶並非完全禁忌,但對再礦化幫助有限,且咖啡本身偏酸,加糖後對口腔健康更不利。

汽水飲料酸性高且通常含糖,建議盡量避免。

結語

牙齒每天都經歷各種食物、飲料、細菌等因素的磨損。雖然牙齒天生能抵禦這些損害,但持續的脫礦作用仍會逐漸造成牙齒損傷。

透過上述方法並定期接受牙醫檢查,你能有效保護牙齒健康,預防蛀牙及牙齒脫礦。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