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用牙線嗎?最正確的牙線使用方法大公開!

牙線能有效去除卡在牙齒之間的食物殘渣,降低口腔內細菌和牙菌斑的數量。牙菌斑是一層黏性的薄膜,會堆積在牙齒表面,引起蛀牙和牙周病。

雖然許多人每天刷牙,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會規律使用牙線。根據一項全國性的調查顯示,大約四成的美國人每天至少用一次牙線,但也有20%的人從未使用過牙線。

當然,只是使用牙線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用正確的方式使用牙線。不正確的使用牙線可能會傷害牙齒與牙齦。因此,如果你對正確的牙縫清潔方法還有疑問,以下會提供逐步教學,告訴你如何正確地使用牙線。


如何正確使用牙線?

請遵循以下步驟,正確地使用牙線:

牙線使用步驟:

  1. 截取約18到24英吋(約45到60公分)長的牙線,將牙線大部分纏繞在兩隻中指上,預留1到2英吋(約2.5到5公分)的牙線來清潔牙齒。
  2. 接著,用大拇指與食指將牙線拉緊。
  3. 將牙線放在兩顆牙齒之間,輕柔地上下滑動牙線,貼緊兩側牙面。但避免用力將牙線直接滑入牙齦,以免刮傷或挫傷牙齦。
  4. 當牙線到達牙齦邊緣時,將牙線繞成「C」字型,輕輕深入牙齒與牙齦間的空隙。
  5. 移動至下一個牙齒時,使用乾淨未用過的牙線部分,並重複以上步驟。

有牙套時如何正確使用牙線?

配戴牙套的人使用牙線會比較麻煩且費時。若使用傳統牙線,每次清潔約需花費10到15分鐘。

建議使用有蠟牙線(waxed floss),這種牙線比較不容易斷裂或卡在牙套內。

配戴牙套時的牙線使用步驟:

  1. 截取約18到24英吋(約45到60公分)的有蠟牙線。
  2. 站在鏡子前確認牙線位置。
  3. 將牙線穿過牙齒與牙套主線(矯正鋼絲)之間,用食指纏繞牙線兩端,使牙線容易操控。
  4. 盡可能輕柔地將牙線放入兩顆牙齒之間,接著上下移動清潔牙齒兩側。
  5. 當清潔上排牙齒時,試著將牙線呈現倒U形,先沿著一顆牙齒的側邊移動至牙齦線,再沿著另一顆牙齒的側邊向下滑動。
  6. 清潔完畢後,小心地從鋼絲後取出牙線,避免直接用力拉出,以免使鋼絲鬆脫或受損。
  7. 逐一清潔其他牙齒,直到所有牙齒都完成清潔。

除了使用有蠟牙線,牙套配戴者還可使用沖牙機(Waterpik)或牙線引線器(floss threader)。這些工具能夠更快速、更方便地清潔牙套周圍的牙縫。


何時使用牙線最適合?

掌握正確的牙線使用時間也是維持良好口腔健康的關鍵之一。有些人習慣先刷牙後用牙線,但更建議的方式是先使用牙線,再刷牙。

先用牙線能有效鬆動牙齒之間的食物殘渣與牙菌斑,接著刷牙就能徹底清除這些殘留物。若先刷牙後用牙線,殘留的食物和牙菌斑可能會停留在口腔內直到下一次刷牙。

美國牙醫學會(ADA)建議每天至少使用一次牙線,並且每天刷牙兩次。


牙線有哪些種類?

牙線有多種不同類型,適合哪一種取決於你的個人喜好、牙縫大小、以及是否有配戴牙套或牙橋。

不同類型的牙線包括:

  • 牙線帶(Dental tape)
    寬且扁平如絲帶般,若牙齒有明顯間隙或配戴牙套時更容易操作。
  • 標準牙線(Standard floss)
    為細小的尼龍線,分為含蠟和無蠟、添加味道與無味的版本。若牙縫較緊密,建議使用含蠟牙線較容易進入牙縫。
  • 超級牙線(Super floss)
    特別適合配戴牙套、牙橋或牙縫較大的情況。包含三個部分:一端堅硬方便穿入牙套下方、中間海綿狀牙線能有效清潔牙套周圍、另一端則為一般牙線用來去除牙齦邊緣的牙菌斑。

輔助使用牙線的其他工具

除了上述的牙線帶、含蠟牙線及牙線引線器,其他輔助工具也能讓清潔牙縫變得更簡單、更快速。

  • 電動牙線機或沖牙機(Water flosser)
    利用水流與壓力有效去除牙縫殘渣,非常適合難以使用傳統牙線的人,尤其配戴牙套的人,更能輕鬆清潔矯正器周圍。
  • 一次性牙線棒(Disposable floss picks)
    使用方便,也能更容易清潔口腔深處難以觸及的牙齒。

總結

口腔保健不只是刷牙而已,正確的牙線使用方式也十分重要。規律且正確地使用牙線,能有效去除牙齒間的細菌、牙菌斑與食物殘渣,降低蛀牙與牙周病的風險。此外,別忘了每年至少兩次到牙醫診所進行定期口腔檢查與潔牙,以維護完整的口腔健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