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牙粉?與牙膏比較有哪些差異?

牙粉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潔牙用品,早在牙膏發明之前就已存在,然而數十年前逐漸被淘汰。

即使現在不太容易在一般商店找到牙粉,網路和專賣店仍有販售。但我們真的需要特地去購買牙粉嗎?

本文將解釋牙粉與牙膏的不同,並提供兩者的優缺點分析。


牙粉的定義

牙粉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數千年前。古代人可能使用沒藥、燒焦的蛋殼、動物骨灰或牡蠣殼粉末等材料來去除口腔異味,並清潔、拋光牙齒。

19世紀時,自製或市售的牙粉開始流行,其成分多含鹽、粉筆或小蘇打。

可以在家自製

現代牙粉可在家中用多種材料製作,例如:

  • 小蘇打(碳酸氫鈉)
  • 粗鹽
  • 活性碳粉末
  • 天然香料

有些人還會添加精油(例如薄荷或丁香)來增加香氣與健康效益,並加入木糖醇等甜味劑。

專賣店或網路購買

市售牙粉可透過專賣店或網路購買。有些牙粉含有防蛀的氟化物,但也有許多並未添加。

市售牙粉常見成分包括清潔劑與研磨劑,目的在於去除牙齒表面的污漬。常見成分包含:

  • 小蘇打(碳酸氫鈉)
  • 活性碳
  • 膨潤土(Bentonite Clay)

市售牙粉也通常添加香料。

使用牙粉需要加水

與牙膏不同的是,牙粉必須搭配水一起使用。

使用方法為將建議的牙粉用量(通常約八分之一茶匙)灑在潮濕的牙刷上,再以正常方式刷牙。


什麼是牙膏?

牙膏在約1850年左右逐漸取代牙粉,早期牙膏是以罐裝販售。

牙膏早期的成分包括粉筆和肥皂,這類清潔與美白成分一直到20世紀初都很常見。之後,以月桂硫酸鈉(SLS)為代表的清潔劑廣泛使用,而氟化物則在1914年引進牙膏配方。

現代牙膏通常含有月桂硫酸鈉與氟化物。其他成分還包括增稠劑、保濕劑及各式調味劑。


牙粉與牙膏的優缺點比較

牙粉的優缺點

優點

  • 研究顯示牙粉比牙膏更有效去除牙齒污漬和牙菌斑
  • 可以在家中自製,控制成分來源

缺點

  • 通常不含防蛀成分(如氟化物)
  • 尚未有任何牙粉取得美國牙醫協會(ADA)的認證
  • 對牙齒可能過於磨損
  • 使用時可能凌亂或不方便
  • 使用後口中可能會殘留異味
  • 部分製造商可能不透明,未精確列出所有成分

牙膏的優缺點

優點

  • 使用簡單、方便
  • 許多產品已取得美國牙醫協會(ADA)的認證
  • 含有氟化物,可有效防蛀
  • 有些產品可有效美白牙齒、減少牙菌斑與改善牙齦炎
  • 易找到針對敏感性牙齒的專用配方

缺點

  • 部分牙膏可能含有讓人擔憂的成分(如氟化物)
  • 某些製造商可能不透明,未精確列出所有成分

牙粉與牙膏,哪一種更有效?

儘管有許多研究支持使用含氟牙膏的重要性,但對比牙粉與牙膏效能的研究並不多。

然而,在2014與2017年的兩項研究中,發現牙粉在去除牙齒表面污漬和控制牙菌斑引起的牙齦炎方面,比牙膏更有效。

現代牙膏與牙粉有許多相似成分,主要差異在於牙粉通常不含氟化物。如果你關心防蛀效果,在購買產品時務必確認是否含有氟化物。

另外,牙粉並不具備去除內在(intrinsic)與外在(extrinsic)污漬的特定成分,而多數牙膏也不具備這項功能。內在污漬通常來自牙齒內部,例如某些藥物的使用、氟化物使用過多或蛀牙造成;外在污漬則主要來自吸菸或喝咖啡、茶與紅酒等飲品。

若你是為了去除污漬而考慮牙粉,使用專門的美白牙膏可能效果更佳。


使用牙粉與牙膏的健康注意事項

無論使用牙膏還是牙粉,都可能含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健康相關成分:

  • 三氯沙(Triclosan)
    一種抗菌成分,因可能導致抗生素抗藥性及干擾甲狀腺功能,多數牙膏已不再使用此成分。
  • 月桂硫酸鈉(SLS)
    雖然研究認為SLS整體安全,但對某些人來說,可能刺激皮膚或牙齦,也有些科學證據支持這個說法。
  • 氟化物(Fluoride)
    氟化物普遍被認為對牙齒健康有益,但也有人擔憂可能導致牙齒變色或白斑(牙齒氟斑症)與骨骼氟中毒。需注意的是,這些副作用多因誤食大量氟化物或長期暴露於高濃度氟化物,而非一般牙膏正常使用造成。

無論你選擇牙膏、牙粉或混合使用,都應確認產品成分,選擇讓自己安心的產品。


結論

牙粉比牙膏早誕生幾個世紀,目前雖未廣泛使用,但仍能透過網路購買。

牙粉和牙膏各有其口腔健康的優點。雖然牙粉未廣泛研究,但兩項小型研究指出牙粉在減少牙菌斑與外在污漬方面優於牙膏。

但大多數牙粉並不含氟化物或防蛀成分。如果你關心防蛀效果,選擇牙膏會是更佳選擇。

若想避免氟化物或控制成分來源,可在家自製牙粉或選擇天然品牌的牙粉會是更好的選擇。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