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臼齒(第二乳臼齒)症狀、緩解疼痛及完整照護建議

幼兒的兩歲臼齒是寶寶最後一批長出的乳牙。

長牙(齒萌發)過程對寶寶及家長來說,通常都不是很愉快的經驗。尤其當寶寶感到不適,家長也可能束手無策,不知如何緩解孩子的不舒服。

但好消息是,這些臼齒是寶寶長出恆齒之前,最後要長出的乳牙。瞭解如何緩解長牙過程中的疼痛和不適,能幫助你與孩子輕鬆度過這最後階段。

什麼時候會長兩歲臼齒?

臼齒是最後長出的乳牙,通常一次長出一顆。

雖然每個孩子長牙時間不同,但大多數兒童在13至19個月間會長出上排的第一乳臼齒,下排則約在14至18個月之間。

第二乳臼齒(俗稱兩歲臼齒)則在25至33個月間長出上排,下排約在23至31個月之間。

兩歲臼齒萌發的症狀

你可能會注意到,孩子在長兩歲臼齒時出現的症狀,與之前長其他牙齒時非常相似,包括:

  • 易怒、煩躁
  • 流口水增加
  • 喜歡咬物品或衣服
  • 牙齦紅腫,看起來疼痛不適

儘管症狀類似,但與嬰兒不同的是,幼兒可能會口頭表達自己的不舒服。

也有許多幼兒長兩歲臼齒時完全沒有任何不適的跡象或疼痛。但對某些孩子來說,因為臼齒比其他乳牙更大,疼痛可能更嚴重,有的孩子甚至會抱怨頭痛。

如何緩解兩歲臼齒引發的疼痛與不適?

透過一些居家療法,可以有效緩解兩歲臼齒引起的疼痛與不適。藥物治療通常只在不得已時使用,使用前應諮詢兒科醫師。

居家療法

以下幾個簡單的居家療法可能會有明顯的效果:

  • 在牙齦上放置冰涼、濕潤的紗布墊。
  • 用手指輕輕按摩寶寶牙齦。
  • 用冰涼的湯匙輕柔地摩擦牙齦(但不要讓寶寶咬湯匙)。
  • 讓孩子咬一條濕潤的毛巾(請確保毛巾結實,不易撕裂;如果毛巾出現破損,立即拿開)。

食物緩解法

較硬且脆口的食物也可能有助於緩解幼兒長牙的不適。與嬰兒不同,幼兒已能更徹底地咀嚼食物,但進食時仍需家長監督。

試著給孩子吃小塊的紅蘿蔔、蘋果或去皮的小黃瓜,並鼓勵他們用較不舒服的一側咀嚼。注意食物需切小塊,以避免噎到。冰涼的蔬果效果會更好。

應避免的物品

  • 傳統的固齒環通常較不適合兩歲幼兒,因為這些產品多是為嬰兒前面的門牙設計。
  • 不要給孩子使用繫在脖子上的項鍊類固齒產品(如琥珀項鍊),這些物品會造成窒息或勒頸風險,目前也無科學證據證實有效。
  • 也應避免讓孩子咬硬塑膠玩具,這可能會傷害孩子的牙齒,且有BPA(雙酚A)暴露風險。可選擇乳膠或矽膠材質的玩具,效果較佳。

藥物療法

  • 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如Tylenol泰諾)仍是兒科醫師推薦的幼兒止痛藥首選。
  • 若幼兒有氣喘症狀,應避免使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如阿司匹靈(aspirin、Bufferin)、布洛芬(ibuprofen、Advil)或萘普生(naproxen、Aleve)。
  • 劑量應根據幼兒的體重,由兒科醫師精確指導。

含苯佐卡因(Benzocaine)的產品可用於2歲及以上幼兒,但使用前務必詢問醫師。這類產品通常以噴霧或凝膠形式(如Orajel)提供,只在突然劇烈疼痛時偶爾使用,避免孩子吞食此類產品。

美國兒科醫學會並不建議給嬰兒使用苯佐卡因產品,因未證實可有效減輕長牙症狀。苯佐卡因可能導致高鐵血紅蛋白症,這是會影響血液正常供氧的致命狀況,症狀包括:

  • 皮膚、指甲發青或蒼白
  • 呼吸困難
  • 意識混亂
  • 疲勞
  • 頭痛
  • 心跳加速

如果幼兒出現上述症狀,應立即撥打119送醫急救。

避免使用苯佐卡因產品是最安全的做法,若非使用不可,至少需滿2歲。

如何照護幼兒的乳臼齒?

幼兒的臼齒萌發本身不一定需要特別去看牙醫,除非已預定好定期檢查。建議所有幼兒在第一顆乳牙長出後6個月內,或滿周歲前完成首次牙科檢查。

乳臼齒萌發後,應立即開始教導幼兒照護這些牙齒,就像照護其他牙齒一樣。使用含氟牙膏輕柔刷牙齒表面與牙齦周圍。

美國牙醫協會(ADA)推薦使用含氟牙膏,3歲以下幼兒使用牙膏量約米粒大小,3至6歲使用豌豆大小即可,並需由成人陪同刷牙。

幼兒最容易蛀牙的部位通常是在臼齒及牙齒間隙處,因為他們較難正確刷牙及使用牙線。家長注意這些部位,可以有效防止蛀牙及牙齒腐蝕。

何時需要就醫?

大多數情況下,輕微的不適症狀是正常的。但若幼兒症狀較嚴重,絕不可忽略。

若孩子出現持續性發燒或腹瀉,需立即聯絡兒科醫師,可能是其他疾病與長牙同時發生。

如果幼兒長臼齒期間情緒不穩、疼痛持續,可考慮諮詢兒童牙醫,雖然並不常見,但可能代表臼齒生長異常。

與幼兒的健康和牙科醫療團隊合作,共同決定處理長牙問題的最佳方案,並記住,這是寶寶最後一波長牙階段。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