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會記錄許多重要的成長里程碑:第一次微笑、說第一個字、第一次爬行、首次吃固體食物,以及當然,寶寶的第一顆牙齒冒出來的時刻。
寶寶逐漸長大,父母在感到欣慰之餘,也需注意這些新發展帶來的各項挑戰。不過,其中經常被忽略的一項事件,就是第一次為寶寶刷牙。
寶寶的小牙齒穿過牙齦萌出雖然很可愛,但您了解如何保護寶寶的牙齒及促進牙齒健康嗎?別擔心,以下將詳盡為您說明。
何時應該開始刷寶寶的牙齒?
儘管很多人會等到寶寶滿口牙才開始照顧牙齒,但實際上應該更早開始。甚至不用等到第一顆牙齒萌出,就能為寶寶的口腔健康奠定基礎。
事實上,寶寶出生後就應開始照顧牙齦。
刷牙齦階段:出生後即可開始
寶寶的第一顆牙齒通常在出生後4到12個月間萌出。在牙齒尚未長出前,家長可用濕軟的紗布或指套牙刷輕柔擦拭寶寶牙齦,減少細菌累積。此舉能保護未來萌出的乳牙,也讓寶寶提早適應口腔清潔。
寶寶第一顆牙齒萌出後
寶寶第一顆牙齒冒出牙齦後,建議每天至少刷牙兩次,每次2分鐘。其中一次應安排在睡前,避免食物或牛奶殘留口腔一整晚。
同時,當第一顆牙齒萌出後或最遲一歲前,應安排首次兒童牙醫檢查。
這時也適合從紗布或指套牙刷改用幼童專用的軟毛牙刷,更安全地清潔牙齒。
12–18個月階段
隨著寶寶更多牙齒陸續萌出,持續培養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尤為重要。
如果您尚未每天兩次為寶寶刷牙,現在是將此納入早晚日常照護的最佳時機。若尚未就醫,也應安排首次兒童牙醫檢查。
根據牙齒數量,可考慮為寶寶使用幼兒專用牙線,尤其是後方臼齒區域較易堆積食物殘渣。具體何時開始使用牙線,可向牙醫諮詢專業意見。
如何為寶寶刷牙?
刷牙方式取決於寶寶的年齡和牙齒數量:
寶寶尚未長牙前
此階段只需用濕紗布或指套牙刷沾清水輕輕擦拭牙齦。
擦拭時務必清潔牙齦內側及嘴唇內側,減少細菌聚集。
寶寶已有牙齒但尚無法吐牙膏時
可用濕潤的牙刷,沿牙齒表面(內外、頂端)及牙齦線輕柔畫圈清潔。3歲以下寶寶可使用少量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
幫助寶寶將頭部傾斜,方便牙膏流出至洗臉盆、杯子或紗布,並鼓勵寶寶盡可能吐出牙膏。
寶寶可以使用含氟牙膏嗎?
美國兒科學會(AAP)建議即使是年幼的寶寶,也可安全使用適量的含氟牙膏。
重點是必須嚴格控制使用量,適量攝取含氟牙膏並不會造成負面影響。
若寶寶意外吞入過多含氟牙膏,可能導致胃部不適。此時可適量食用乳製品,以減少氟對胃部的刺激。
使用牙膏時務必全程監督寶寶,並將牙膏放在兒童不易取得的位置。
0–3歲寶寶的氟使用建議
長期過量攝取氟可能傷害牙齒琺瑯質,因此寶寶第一顆牙齒萌出前,只需用清水配合紗布或指套牙刷即可。
3歲以下兒童建議使用約米粒大小的含氟牙膏。隨著寶寶長大,鼓勵其學習吐出牙膏。
牙醫可能會在例行檢查時建議為寶寶塗含氟塗料。若家中僅使用井水或不含氟的瓶裝水,牙醫可能額外建議補充氟化物。
3–6歲寶寶的氟使用建議
3–6歲兒童建議使用約豌豆大小的含氟牙膏,並盡可能讓寶寶避免吞入。
寶寶抗拒刷牙怎麼辦?
若寶寶刷牙時表現抗拒,請試試以下技巧:
-
利用數數或刷牙歌,如將《划小船》改成《刷刷牙》,讓刷牙的2分鐘快速且愉快。
-
購買會發光或電動牙刷,增加趣味性。這類產品通常設定2分鐘刷牙時間,讓爸媽省心又放心。
-
和寶寶輪流刷牙。寶寶享受自主性時,也務必保留一輪由家長仔細清潔,以確保口腔徹底清潔。
-
給予寶寶獎勵,培養堅持刷牙的好習慣,激發其自動自發的動力。
如何選擇寶寶的牙刷?
選擇牙刷時應考慮寶寶年齡及牙齒發育狀況:
尚未長牙或牙齒初萌階段,可選用紗布或指套牙刷,有助寶寶提前適應。
寶寶開始長牙且有啃咬物品習慣時,可選用帶凸起顆粒的磨牙棒或牙刷。此類產品外形有趣(如仙人掌、鯊魚或香蕉),可緩解長牙期的不適,也有助口腔清潔。
當寶寶已有數顆牙齒時,應使用軟毛的幼童專用牙刷。此類牙刷刷頭較小,更易進入口腔各處清潔。
重點整理
您不用等到寶寶滿口牙齒才開始刷牙,良好的口腔健康習慣可從出生起即開始培養。
刷牙的習慣培養需要耐心與持續,但當寶寶日後擁有健康的燦爛笑容時,您會感到所有努力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