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牙齒變黃的5大原因,居家護理和醫療方案一次了解

沒有什麼比看到孩子笑容更美好的事了,但或許你最近注意到,孩子的牙齒看起來有點偏黃。不用擔心——牙齒變黃有許多可能的原因。

從口腔衛生不佳到遺傳因素,都可能是原因之一。而根據原因的不同,你也能透過許多方式來改善牙齒的顏色。

以下詳述孩子牙齒變色的原因、居家改善方法,及何時應該尋求牙醫的協助。

孩子牙齒變黃的常見原因

你知道乳牙通常比恆牙白嗎?這是真的。

當孩子逐漸長大,乳牙脫落、恆牙長出時,你可能會發現兩者顏色的明顯差異。這是因為恆牙內含較多的象牙質,在半透明的琺瑯質下會顯出微黃的顏色。

隨著孩子所有恆牙長齊,這種顏色差異可能不再明顯。

牙菌斑(Plaque)

刷牙不足可能會導致牙齒表面累積牙菌斑,讓牙齒顯得較黃。此外,食物與飲料若沒有每天徹底清潔,也可能導致牙齒色素沉澱。

蛀牙(Cavities)

蛀牙也可能導致牙齒變色並產生深色斑點。這些斑點久了可能會變成牙洞。若懷疑孩子有蛀牙問題,應盡快尋求牙醫治療,以避免牙齒感染。

外傷(Injury)

牙齒受傷可能導致血管破裂,使牙齒呈現黃、棕、灰或黑色。創傷後牙齒內微血管破裂,導致血液內的含鐵血黃素(Hemosiderin)聚集,造成牙齒變色。

遺傳因素(Genetics)

琺瑯質覆蓋牙齒表面,提供潔白外觀。若因遺傳因素導致琺瑯質較薄,牙齒可能顯得偏黃,也可能更容易蛀牙。

補充劑(Supplements)

對年幼孩童來說,氟斑牙(Fluorosis)可能是一個問題。當牙齒暴露在過多氟化物(來自飲用水、牙膏或強化食物),可能導致牙齒出現白色或棕色斑點,周圍琺瑯質則顯黃。

其他補充劑(例如鐵劑)也可能導致牙齒變成灰色或黑色。

醫療因素(Medical Conditions)

肝炎、黃疸等醫療狀況,也可能導致牙齒變色。

另外,懷孕或幼年時期服用某些藥物也會影響牙齒顏色,例如四環黴素(Tetracycline)可能讓年幼孩童牙齒變亮黃,而年長孩童牙齒則可能呈現棕色。

改善牙齒發黃的居家療法

針對下列外在(Extrinsic)因素,居家改善方法通常有效:

  • 牙菌斑
  • 食物殘渣
  • 刷牙不佳

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首先,確保孩子每天刷牙與使用牙線各兩次。若攝取含糖或酸性食物,建議30分鐘至一小時內刷牙。

若孩子服用補充劑(例如鐵劑),應在服用後徹底刷牙並漱口。使用少量牙膏並徹底漱口也有助避免氟斑牙。

檸檬汁與小蘇打粉

每週一次,將數滴檸檬汁與小蘇打粉調成糊狀,讓孩子刷牙後停留1至2分鐘後再次刷牙並徹底漱口。注意:此方法不宜頻繁使用,以免檸檬汁中的酸性損傷琺瑯質。

改變飲食習慣

鼓勵孩子多吃蘋果、胡蘿蔔、西洋芹和梨子等硬質水果蔬菜,這些食物有助清潔牙齒表面並去除輕微污漬。同時盡量避免含糖飲料、酸性食物,如酸糖、汽水、柑橘類水果、洋芋片、乾果等。

非處方(OTC)美白產品

市售牙齒美白產品越來越常見,包括牙齒美白劑、美白牙膏等,但兒科牙醫建議,在孩子所有恆牙長齊後再使用這類產品,以免造成牙齒敏感或牙齦刺激。

專業醫療或牙科治療方法

當居家療法效果有限,應尋求專業牙醫協助。尤其是牙齒內部(Intrinsic)因素導致的牙齒變色或蛀牙問題。

專業牙齒漂白

牙醫可利用氯酸鈉(Sodium hypochlorite)漂白牙齒表面,之後再塗上樹脂封閉牙齒,以避免再次染色。通常建議青少年再進行漂白,雖然特殊情況下,年紀較小的孩童也可能接受此治療。

微研磨漂白(Microabrasion with Bleach)

此法較傳統漂白更具侵蝕性,更適用於去除深色、棕色或白色斑點等表面污漬,多數情況下一次療程即可完成。

其他美容牙科療程

若牙齒內部染色難以漂白改善,牙醫可能建議瓷貼片(Porcelain Veneers)或樹脂黏合(Dental Bonding)改善外觀。但貼片需要持續維護,較不適合兒童,而樹脂黏合適合前牙使用,能有效改善外觀與修復受損牙齒。

其他建議與注意事項

某些內在因素(如遺傳、醫療狀況或藥物)導致的牙齒變色,可能無法透過居家或專業療法改善。

鼓勵孩子養成良好口腔衛生習慣最重要,建議家長也應以身作則,每天兩次與孩子一起刷牙,並透過獎勵方式培養習慣。

總結(Takeaway)

無論牙齒變色是乳牙還是恆牙,都應定期每半年帶孩子進行牙齒檢查,以維持口腔健康並預防蛀牙等問題的發生。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