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乳牙長錯順序怎麼辦?牙醫教你看懂乳牙發展全攻略

寶寶牙齒的萌發(長出)是孩子成長的重要階段。一般來說,到了寶寶三歲時,應該會長出共 20 顆乳牙(俗稱「奶牙」)。這些乳牙多數會在出生後頭幾年內逐漸冒出。

通常寶寶出生時,牙齦內已經有乳牙「牙胚」,這些牙胚即為未來長出乳牙的位置。然而,有些情況下乳牙生長的過程並不如預期順利,可能出現牙齒長出順序錯誤或明顯延遲的狀況。

了解正確的牙齒生長順序後,若家長對寶寶牙齒的生長狀況有任何疑慮,建議盡早聯繫小兒科醫師或兒童牙醫師諮詢。

乳牙長出的順序

寶寶在出生前三年內會逐漸長出五種不同類型的乳牙,通常乳牙的萌發順序如下:

  1. 中門牙(中央門齒,位於正前方)
  2. 側門牙(位於中門牙與犬齒之間)
  3. 第一乳臼齒(第一顆大臼齒)
  4. 犬齒(位於第一乳臼齒旁邊)
  5. 第二乳臼齒(第二顆大臼齒)

通常,寶寶會先長出下排的中門牙。有時牙齒的長出順序會略有不同,根據美國小兒科學會(AAP)的說法,一般來說這種稍微的偏差並不值得擔憂。

牙齒萌發的時程

每個寶寶長牙的時間都不同。有些寶寶可能 4 至 7 個月大就開始長牙,有些則會在 9 個月大左右,甚至有些會到滿一歲後才冒出第一顆牙。偶爾也會有寶寶出生時就已有一顆或多顆牙齒的狀況。遺傳通常扮演著重要角色,如果父母中任何一方乳牙較早長出,小孩也有可能較早萌發乳牙。

儘管個體間有差異,還是有一個大致的時間表可以參考。一般來說,同一類牙齒都是下排先長出,之後才是上排。以下是乳牙大約萌發的時間:

年齡範圍 萌發牙齒
6–10 個月 下排中門牙
8–12 個月 上排中門牙
9–13 個月 上排側門牙
10–16 個月 下排側門牙
13–19 個月 上排第一乳臼齒
14–18 個月 下排第一乳臼齒
16–22 個月 上排犬齒
17–23 個月 下排犬齒
23–31 個月 下排第二乳臼齒
25–33 個月 上排第二乳臼齒

另一種記錄乳牙萌發的方法是從寶寶長出第一顆牙開始,大約每隔 4 個月就觀察是否有新的牙齒冒出。例如,下排中門牙若在 6 個月時萌發,大約再過 4 個月應該可看到上排中門牙的萌出。

如何判斷寶寶牙齒有異常?

比起牙齒萌發的準確順序,更重要的是注意牙齒之間的間距與疾病預防。由於乳牙的尺寸比恆齒小,因此正常情況下乳牙之間應該有足夠的空隙,以預留未來恆齒生長的空間。孩童通常約在 6 歲左右開始換牙,最先換的是下排中門牙。如果家長擔心寶寶牙齒生長時過於緊密,應向兒童牙醫諮詢。

另一個重要問題是齲齒(蛀牙)。不幸的是,乳牙較容易蛀牙,這可能引發以下併發症:

  • 提早掉牙
  • 口腔感染
  • 蜂窩性組織炎(感染擴散至皮下組織)
  • 牙齦炎(牙齦疾病)
  • 牙齒表面出現黃褐色斑點
  • 進食困難
  • 蛀牙
  • 影響孩童自信心

出生時體重過輕或早產的嬰兒,以及醫療照護資源不足的兒童,較容易出現乳牙相關的問題。美國小兒科學會建議若寶寶在 18 個月大之前完全沒有乳牙萌發,應盡快與牙醫聯繫。此外,所有寶寶都應在一歲生日過後盡快接受首次牙科檢查。

結語

儘管寶寶的乳牙最終會被永久齒(俗稱「恆齒」)取代,這並不代表可以忽略乳牙的健康狀況。確保孩子牙齒正確萌發並健康發育,有助未來維持良好的口腔健康。

如果發現寶寶牙齒的狀況似乎有異常,建議家長抱持謹慎態度,盡快聯繫兒童牙醫進行檢查和諮詢。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