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乳牙遲遲不長出來?你該注意的重點全解析

乳牙(Baby Teeth)是孩子出生後長出的第一套牙齒,它們屬於暫時性的牙齒,最終會脫落並由恆牙取代。

乳牙也稱為「乳齒」、「暫齒」或「初級齒列」。

一般來說,乳牙通常在孩子約6到12個月大時開始萌出。不過,每個孩子的狀況都有所不同。有些孩子出生時就已經長牙,有些在4個月大時乳牙就開始冒出,而另一些則可能接近12個月才會長出第一顆牙齒。

如果孩子到了12個月大仍沒有任何乳牙,建議帶孩子去看牙醫。此外,若孩子4歲時其餘乳牙仍未萌出,也應該看牙醫進行檢查。

以下將進一步說明孩子乳牙生長的典型時間軸,以及乳牙延遲萌出的可能原因。

乳牙通常何時會萌出?

通常乳牙會在6到12個月間開始萌出,大部分孩子會在滿1歲前長出第一顆牙齒。

根據美國牙醫協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建議,不同牙齒的典型萌出時間如下:

上排牙齒:

  • 中門齒:8至12個月
  • 側門齒:9至13個月
  • 犬齒:16至22個月
  • 第一大臼齒:13至19個月
  • 第二大臼齒:25至33個月

下排牙齒:

  • 中門齒:6至10個月
  • 側門齒:10至16個月
  • 犬齒:17至23個月
  • 第一大臼齒:14至18個月
  • 第二大臼齒:23至31個月

通常在27到33個月(約3歲)時,孩子會長齊所有乳牙。

請注意,以上時間僅為一般參考值,每個孩子的牙齒發展順序可能略有差異。

乳牙延遲萌出6到12個月是常見現象。然而,若孩子已接近45個月(約4歲)才開始長出剩餘的乳牙,通常就需要特別留意。

什麼時候稱為乳牙萌出延遲?

當乳牙的萌出晚於一般的典型時間,即視為延遲萌出。

第一顆乳牙如果在12到24個月間才萌出,就算是非典型的延遲;而其他乳牙如果4歲之後才萌出,則可能也是非典型的情況。

兒童牙醫能夠判斷孩子的牙齒萌出時間是否符合正常的發育進程。

可能導致乳牙延遲的原因

許多因素可能導致乳牙延遲萌出,有時這甚至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的初始或唯一症狀。

乳牙延遲的可能原因包括:

早產或出生體重過輕

早產兒出生時間過早,因此較容易出現生長及發育遲緩,包括牙齒較晚萌出。同樣地,出生時體重過輕的嬰兒也有較高的風險發生牙齒發育遲緩的情況。

營養不良

懷孕及幼兒時期的良好營養對發育至關重要,營養不良可能導致牙齒萌出延遲,通常會延後約1至4個月。

特殊症候群

某些症候群可能造成乳牙延遲萌出,例如:

  • 唐氏症(Down syndrome)
  • 亞伯氏症(Apert syndrome)
  • 艾利斯-凡克雷佛症候群(Ellis-van Creveld syndrome)
  • 哈金森-吉爾福德早衰症候群(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
  • 齊默曼-拉班德症候群(Zimmermann-Laband-1 syndrome)
  • 阿克森菲爾德-里格症候群(Axenfeld–Rieger Syndrome)

這些症候群可能同時影響恆牙萌出的時間。

發育異常

乳牙延遲或缺乏可能與一些發育性疾病有關,例如:

  • 鎖骨顱骨發育不良(cleidocranial dysostosis)
  • 外胚層發育不良(ectodermal dysplasias)
  • 區域性牙齒發育不良(regional odontodysplasia)

內分泌疾病

內分泌系統負責產生調節生長與發育的荷爾蒙,以下疾病可能導致乳牙萌出延遲:

  • 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thyroidism)
  • 腦下垂體功能低下(hypopituitarism)
  • 副甲狀腺功能低下(hypoparathyroidism)

遺傳因素

若家族中曾出現牙齒較晚萌出的狀況,則孩子也可能出現相似的狀況。此外,上述疾病若存在家族病史,也可能影響孩子乳牙的萌出。

乳牙延遲萌出的潛在風險

對多數兒童來說,乳牙輕微延遲通常無須擔心。然而,若孩子的乳牙明顯晚於一般時間才長出,可能會有以下風險:

  • 咀嚼困難
  • 說話困難
  • 面部表情(如皺眉、微笑)受限

何時應帶孩子看牙醫?

若孩子到了12個月仍未長出任何乳牙,應立即帶他們看牙醫。此外,4歲時若仍有乳牙未萌出,也應該就診檢查。

其他需就醫的症狀包括:

  • 缺少牙齒
  • 牙齒間距過大
  • 牙齒異常大或異常小
  • 乳牙有蛀牙跡象
  • 恆牙已萌出但乳牙未脫落

若孩子出現發燒(體溫達38°C),建議立即帶往小兒科診所檢查。輕微體溫升高可能與長牙相關,但高燒通常代表其他較嚴重的問題。

當孩子的第一顆乳牙萌出後,也建議儘早安排牙醫檢查。

總結

乳牙通常在孩子約6至12個月大時開始萌出,到3歲時多數孩子乳牙會完全萌出。延遲情況雖常見,但過度延遲則需注意並就醫評估,排除可能潛在疾病的因素。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