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手指非小事!解析吸吮拇指對牙齒和口腔的長期影響

並非所有拇指吸吮都會對牙齒或口腔造成傷害。舉例來說,被動地將拇指放在口中通常不會造成明顯損害。然而,積極且頻繁地吸吮拇指可能會影響乳牙(乳齒)的排列,但這種狀況通常會隨著恆齒長出而自動矯正。

不過,長期且用力地吸吮拇指,可能導致兒童恆牙的排列錯亂,影響下顎發展,以及改變口腔形狀和上顎結構。此外,吸吮拇指可能導致孩子接觸到汙垢、細菌和病毒。

一項刊登於《Pediatrics》的研究發現,吸吮拇指的兒童在未來較少出現花粉或塵蟎等物質的過敏反應。因此,在決定是否、何時制止孩子的拇指吸吮時,需考量各種因素。


拇指吸吮對口腔的長期影響

頻繁而用力的拇指吸吮可能對牙齒與口腔造成多種影響,這是因為拇指反覆施加壓力在牙齒、顎骨和上顎所致。可能產生的問題包括:

  • 齙牙(暴牙): 前牙向外突出。
  • 其他咬合問題: 如下排牙齒向口腔內部傾斜,或開咬(上下排牙齒閉合時無法咬合)。
  • 下顎形狀改變: 導致牙齒排列不整齊,甚至影響說話方式(例如口齒不清、發音異常)。
  • 上顎敏感度增加

這些問題多數會隨著孩子停止吸吮拇指且恆牙長出而自我修復,若孩子長期且用力吸吮拇指,則更容易出現以上副作用。


發現孩子牙齒排列異常或咬合問題時,該怎麼辦?

所有兒童應該在1歲時就開始定期看牙醫。如果您發現孩子前牙突出,或咬合方式有問題,應儘早諮詢兒童牙醫。

雖然孩子恆牙約在6歲才開始生長,但持續性的損害可能早在乳牙階段就已發生,而且這些影響可能不會完全自動修復。因此若有疑慮,越早尋求醫療建議越好。


孩子可以安全吸吮拇指多久?

多數兒童會在2-4歲間自然停止拇指吸吮習慣。然而,若您的孩子超過4歲仍頻繁吸吮拇指,或您有相關疑慮,建議向小兒科醫師或牙醫諮詢。他們可能會建議戒除的方法,或建議讓孩子自行停止這個行為,即使可能對乳牙有一些影響。

若孩子在4歲以後仍頻繁且劇烈吸吮拇指,可能導致恆牙前牙排列不整齊,以及口腔形狀的永久改變。


如何幫助孩子停止拇指吸吮?

成功協助孩子戒除拇指吸吮的關鍵,在於孩子本人也必須願意停止。戒除的方法也因孩子年齡而異:

  • 注意觸發吸吮的原因
    孩子可能因為無聊、疲倦、焦慮或飢餓而吸吮拇指。觀察並解決孩子情緒焦慮的原因,或在吸吮時引導他們從事手部活動,如畫畫或玩球。
  • 正向鼓勵
    孩子停止吸吮時,給予稱讚,或透過貼紙獎勵紀錄以正面激勵孩子。
  • 溫和提醒
    孩子無意識地吸吮拇指時,溫和提醒即可,但需配合孩子的意願,否則可能適得其反。
  • 尋求牙醫協助
    孩子的牙醫可透過口腔健康教育,讓孩子了解吸吮拇指可能帶來的影響。
  • 使用矯正器材
    牙科醫師可建議使用可拆卸或固定式的矯正裝置,以防止孩子繼續吸吮拇指。
  • 使用拇指保護套
    市面上有各種柔軟塑膠或布製的拇指保護套,可幫助提醒孩子停止吸吮,也可選擇夜間使用手套、襪套等。

若孩子僅在睡眠時吸吮,記住這是無法自主控制的行為。


孩子為什麼會吸吮拇指?有哪些好處?

吸吮拇指是一種與生俱來、舒緩身心的反射行為,甚至在胎兒時期即已存在。嬰兒出生後常繼續以吸吮拇指安撫自己入睡。幼兒期,這種行為通常會持續,作為紓解壓力的自我安慰方式。

根據美國牙醫協會(ADA),多數兒童會在2-4歲間自然停止吸吮拇指。


拇指吸吮 vs. 奶嘴吸吮的比較

家長應避免以奶嘴代替拇指吸吮,因為奶嘴同樣可能造成牙齒損害。此外,奶嘴易掉落地面,更容易沾染細菌。奶嘴唯一的好處是家長可以主動拿走以協助戒除。


重點整理

吸吮拇指是一種自然的反射行為,多數兒童在2歲左右逐漸停止。但若持續到4歲以上且強度較大,可能會影響牙齒排列與口腔健康,並增加接觸病菌的機會。

家長可積極幫助孩子戒除習慣,有疑慮時可尋求兒童牙醫或小兒科醫師的專業協助。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