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從小養成的刷牙習慣通常是:刷牙、吐掉牙膏泡沫,然後用清水漱口。
但儘管刷完牙後馬上用水漱口是一個很自然的動作,這個動作其實並非總是被建議的。
含有氟化物或其他保護牙齒琺瑯質成分的牙膏,需要在牙齒表面停留一段時間,才能發揮最大效果。
以下將深入探討刷牙後漱口與否的利弊,幫助你判斷是否應該改變日常習慣。
刷牙後應該要漱口嗎?
氟化物(Fluoride)是一種能預防蛀牙、保護牙齒的重要礦物質。微量的氟化物天然存在於某些食物中,但通常也會被添加至飲用水及口腔保健產品中,以幫助改善口腔健康。
氟化物能直接接觸牙齒表面時效果最佳,在牙齒表面停留數分鐘,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傳統觀念認為,刷完牙後要用水漱口,主要是因為人們普遍知道不能吞下大量的氟化物。
一些牙科產品所含的氟化物濃度超出人體每日可安全攝入量,因此刷完牙後漱口成為防止誤食氟化物的常見做法。此外,漱口也能去除口中強烈的薄荷味,恢復口腔清新的感覺。
但實際上,刷牙後立即漱口卻可能會減少氟化物對牙齒的保護作用。
一些專家,包括英國的口腔健康基金會(Oral Health Foundation),現在建議刷完牙後應直接將口中多餘的牙膏與口水吐掉,而非漱口。
保持牙齒表面的氟化物不受沖洗,刷完牙後至少10分鐘內避免飲食,可以讓氟化物更有效保護牙齒。
儘管如此,目前並沒有明確研究指出牙膏究竟應該停留多久才是最佳效果。
美國牙醫協會(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ADA)指出,牙醫診所進行的專業氟化物處理(氟的濃度比家用牙膏更高),通常會建議在塗抹後至少30分鐘內不要漱口、飲食,以達到最佳效果。
因此,居家刷牙時,也建議刷完牙後稍作等待再漱口,以發揮氟化物的防蛀效果。
刷牙後不漱口可能存在的風險
一般來說,對大多數人來說,刷牙後不漱口是安全的。但仍需注意一些可能的副作用。
若攝入大量氟化物可能會導致以下症狀:
- 噁心
- 腹瀉
- 腹痛
然而,若每次刷牙只使用一顆豌豆大小(pea-sized)的牙膏量,上述情況幾乎不可能發生。這些副作用通常只發生在兒童誤食成人牙膏,或不當使用診所專業級氟化物產品時。
對健康成人而言,偶爾吞下一點點牙膏,幾乎不可能導致氟化物中毒。
兒童與氟化物的使用建議
美國牙醫協會建議3歲以下兒童在長出第一顆牙時,即可開始使用含氟牙膏。
但成人協助兒童刷牙時,只需使用米粒大小(rice grain-sized)的牙膏量即可,刷完牙後應立即漱口,以防止兒童吞下過量氟化物。
關於使用牙線的建議
另一個令人困惑的是牙線的使用問題。目前建議使用牙線後一定要漱口,清除刷牙時無法去除的細菌與牙菌斑。
2018年一項小型研究發現,先用牙線再刷牙,可能是一個更理想的順序。研究發現,先用牙線的人,刷牙後口腔內氟化物殘留的濃度較高。
刷牙後多久可以使用漱口水?
漱口水(Mouthwash)是另一種口腔衛生產品,主要用來清新口氣,多數含有酒精成分。
某些漱口水產品也能強化牙齒琺瑯質並預防蛀牙,但牙科專業人士普遍將漱口水視為「額外」的輔助性保護措施。
若刷牙後立即使用不含氟的漱口水,會直接沖走附著於牙齒表面的氟化物,可能會減弱氟化物對牙齒的保護作用。但若使用的是含有氟化物的漱口水,則可能有助於維持氟化物在牙齒上的濃度。
目前很少有臨床研究直接比較刷牙後立即使用漱口水與稍後使用漱口水的效果差異。
但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刷牙後約等待20分鐘後再使用漱口水,尤其當你使用的是含酒精或不含氟的產品時。
總結
刷牙後應不應該漱口,至今仍沒有絕對的共識,但不漱口對容易蛀牙的人可能會比較有益。
刷牙後吐掉牙膏泡沫而不漱口,可保留氟化物在牙齒表面,增加防蛀效果。但使用牙線後漱口,可幫助去除殘留的牙菌斑,清除牙膏的味道,也避免攝入過量氟化物。
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如果對於漱口與否仍有疑問,建議詢問你的牙醫,了解哪種方式最適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