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上的琺瑯質非常堅韌,但長期下來可能因各種原因而逐漸遭到侵蝕。如果你已經發現侵蝕現象,或擔心未來可能發生,可以採取行動避免情況惡化。
牙齒最外層的琺瑯質負責保護牙齒,避免物理與化學上的傷害。琺瑯質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組織,甚至比骨骼還要堅硬。
琺瑯質是牙齒抵抗食物與體液中化學物質侵害的第一道防線,因此很容易受到磨損,這種現象即稱為「琺瑯質侵蝕」(Enamel Erosion)。
琺瑯質侵蝕可能導致牙齒變色或變得敏感。琺瑯質一旦流失,便無法再生。然而,你可以透過牙科治療以及日常護理來避免侵蝕情況惡化。
琺瑯質侵蝕的症狀
琺瑯質侵蝕的症狀因人而異,常見症狀包括:
- 對味道、質地及溫度更加敏感
- 牙齒表面出現裂縫或缺口
- 牙齒變色
- 牙齒表面形成凹陷(又稱為齒面凹陷或「齒杯狀」)
若你出現以下情況,可能代表琺瑯質侵蝕已經較為嚴重:
- 出現牙齒疼痛
- 食用冷、熱、酸、辣的食物或飲料時高度敏感
- 明顯牙齒變色
琺瑯質持續侵蝕,可能會引起以下併發症:
- 牙齒泛黃、染色
- 嚴重的牙齒敏感問題
- 牙齒邊緣變得粗糙
- 牙齒表面出現光滑且亮的斑點
- 牙齒蛀蝕機率增加
- 琺瑯質逐漸磨損,使牙齒變得透明
- 牙齒容易斷裂
琺瑯質侵蝕的原因
引起琺瑯質侵蝕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食物與飲料中的酸性物質。口腔內的唾液能中和這些酸,以保護牙齒,但若攝入過量酸性飲食且未適當刷牙,琺瑯質將逐漸遭到破壞。
飲食習慣可能導致琺瑯質侵蝕,特別是:
- 含糖食物:如冰淇淋、糖漿和焦糖
- 澱粉類食物:如白麵包
- 酸性食物:如蘋果、柑橘類水果、莓果和大黃
- 果汁飲料
- 含糖碳酸飲料(蘇打飲料),含有破壞性的檸檬酸與磷酸
- 過量維他命C(常存在於柑橘類水果)
其他引起琺瑯質侵蝕的因素包括:
- 磨牙(Bruxism)
- 慢性胃酸逆流(胃食道逆流疾病,GERD)
- 唾液分泌不足(口乾症),常見於糖尿病患者
- 長期服用抗組織胺、阿斯匹靈等特定藥物
- 飲食失調症(如暴食症),導致胃酸經常接觸牙齒
- 特殊遺傳疾病,例如造釉質不全症(Amelogenesis imperfecta)或琺瑯質發育不全症(Enamel hypoplasia)
琺瑯質能再生嗎?
牙齒的琺瑯質雖然非常堅硬,但本身並不具有活細胞,因此一旦受到物理或化學損傷後無法自行修復。也就是說,琺瑯質侵蝕是不可逆的,已受損的琺瑯質並無法再生。
然而,琺瑯質侵蝕過程通常相當緩慢,即使已經出現侵蝕現象,你仍然可以採取措施,避免情況進一步惡化。
琺瑯質侵蝕的治療與預防方法
若你已經經歷明顯的琺瑯質侵蝕,牙醫可透過幾種方法進行治療。其中一種方法稱為「牙齒黏合術」(Tooth Bonding)。
牙齒黏合術是一種將牙齒顏色的樹脂材料塗覆在變色或受損牙齒上的技術,這種樹脂能掩蓋變色處,同時保護牙齒。如果琺瑯質侵蝕已導致前牙出現明顯變色,便可考慮進行牙齒黏合術。
對更嚴重的琺瑯質侵蝕,牙醫可能會建議在受損牙齒上加裝瓷貼片(Veneer)或牙冠(Crown),以防止進一步蛀蝕。
然而,治療琺瑯質侵蝕的最佳方法還是從一開始就做好預防。即使你已經出現輕微的侵蝕,也能透過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來避免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