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礦物質,其中99%儲存在骨骼與牙齒內。鈣化合物有助於強化牙齒外層的牙釉質,保護牙齒不受侵蝕、蛀牙與溫度敏感等傷害。
牙釉質是人體最堅硬的組織,甚至比骨骼還硬,其主要成分是鈣化組織。然而,牙齒上的鈣沉積可能與牙菌斑及牙結石有關,若未及時清除,可能導致牙齒問題。此外,牙齒鈣化異常也是一個相關問題。
繼續閱讀本文,了解更多關於這些問題,以及它們對你口腔健康的影響。
什麼是牙菌斑?
牙菌斑是形成於牙齒表面的一種黏稠、無色薄膜,由口腔中的細菌所組成。當牙菌斑與食物中的糖類和澱粉結合後,會產生酸性物質侵蝕牙釉質,導致牙齒容易蛀蝕。牙菌斑硬化後就形成了牙結石。
要清除牙菌斑並避免牙結石生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定期刷牙、使用牙線,以及定期前往牙醫診所進行檢查和洗牙。
牙齦與牙齒上的牙結石
牙結石是未經清除的牙菌斑鈣化硬化後所形成,通常堆積在牙齦線附近或其下方。牙結石若長期堆積,可能導致:
- 牙周疾病(牙齦炎、牙周病)
- 蛀牙
- 口臭
牙結石的症狀有哪些?
牙結石通常能直接看見或摸到,明顯特徵包括牙齒表面泛黃或呈棕色的污漬,尤其在刷牙不徹底的地方,如牙齒之間或牙齒內側。此外,牙結石也會造成牙齒表面觸感粗糙,並導致牙齦發炎敏感。
如何治療牙結石?
牙結石非常堅硬,無法透過一般刷牙清除,必須尋求專業牙醫進行洗牙治療。預防牙結石最重要,建議你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
- 減少攝取糖類與澱粉類食物,以抑制牙菌斑生長。
- 每日刷牙兩次。
- 維持均衡飲食。
- 每日使用牙線一次。
- 每年兩次前往牙醫診所檢查並進行專業潔牙。
- 如牙醫建議,可使用具抗牙結石效果的牙膏。
牙齒低鈣化所導致的鈣沉積問題(Hypocalcification)
牙齒低鈣化(Hypocalcification)指的是牙釉質內的鈣含量不足,導致牙齒表面變薄或脆弱,使牙齒呈現不透明或粉筆般的外觀。
缺乏健康牙釉質保護的牙齒更容易蛀牙。一項研究指出,大約24%的受試者存在牙釉質低鈣化的情形。
造成牙齒低鈣化的原因有哪些?
許多牙釉質缺陷是在出生前就已形成的。牙釉質低鈣化的原因多數未知,但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 遺傳因素: 例如「牙釉質生成不全症(Amelogenesis imperfecta)」是一種罕見遺傳疾病,會影響牙釉質形成。
- 疾病或外傷: 研究認為母親懷孕期間發高燒或生產過程困難可能導致此缺陷。
- 某些疾病及藥物: 有研究指出患有氣喘或癲癇的人更可能出現牙釉質缺陷,可能與治療這些疾病的藥物有關。
- 氟化物過量: 幼年期攝取過多氟化物可能導致「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造成牙齒斑點或斑駁現象。
牙齒低鈣化的症狀
牙齒低鈣化的典型症狀包括:
- 牙齒表面出現白色、黃色或棕色斑點
- 牙齒表面呈粉筆狀或乳白色
- 結構脆弱,容易蛀牙與斷裂
- 對冷熱食物敏感
如何照顧低鈣化的牙齒?
專業治療方式:
治療的首要目標是強化牙齒結構。依據低鈣化程度與位置,牙醫可能會建議以下治療方式:
- 每隔數月進行一次氟化物處理,以強化牙齒。
- 使用玻璃離子黏合劑(glass ionomer cements)覆蓋並保護牙齒,效果比傳統複合樹脂更好。
- 裝置牙冠保護牙齒。
- 輕微情況可透過診間美白處理來減輕斑點色澤。
居家護理方式:
牙齒低鈣化最適合專業牙醫治療。若屬於輕微情況,你可以諮詢牙醫使用以下產品:
- 補充鈣質的牙膏。
- 居家牙齒美白產品。
鈣化與礦化的區別(Q&A)
問:低鈣化(Hypocalcification)、低礦化(Hypomineralization)和高鈣化(Hypercalcification)有什麼區別?
答:
- 低鈣化 指牙釉質中鈣含量不足,可能受到局部或系統性因素干擾導致。
- 低礦化 通常發生於恆牙的第一大臼齒和門牙,牙釉質的礦物質含量不足。
- 低鈣化和低礦化都會導致牙釉質變軟,鈣含量不足。
- 高鈣化 則是牙釉質中的鈣含量過高,可能是牙齒發育時感染所致,表現為牙齒表面堅硬的白色斑點。
如何預防牙齒問題?
由於牙齒低鈣化的原因多不明且早在出生前即形成,難以預防。然而,你可以預防牙菌斑與牙結石,方法包括:
- 定期接受牙科檢查。
- 每日刷牙兩次。
- 每日使用牙線一次。
- 維持均衡飲食。
日常牙齒護理與美容治療
牙齒釉質缺陷相當常見,若發現牙齒出現異常白色、黃色或棕色斑點,應及早諮詢牙醫,藉由專業處理強化牙齒,維持健康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