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自己的牙齒嗎?從結構、功能到牙齒健康全解析

多數成年人(不含智齒)擁有32顆牙齒。牙齒可分為四種類型,各有重要功能,幫助我們吃喝與說話。

不同類型的牙齒包括:

  • 門齒(Incisors)
    外型像鑿子,用於切割食物。
  • 犬齒(Canines)
    尖銳的牙齒,用於撕裂和抓取食物。
  • 前臼齒(Premolars)
    每顆前臼齒頂端的兩個尖突,能協助壓碎和撕裂食物。
  • 臼齒(Molars)
    臼齒表面的多個尖突,用來咀嚼與磨碎食物。

以下文章將深入介紹牙齒的解剖結構及常見的牙齒問題,並提供日常護齒的小訣竅。


牙齒的結構與功能

牙根(Root)

牙根是深入骨骼內固定牙齒的部分,約占牙齒長度的三分之二。

牙根包含以下組織:

  • 牙根管(Root canal)
    牙根管是含有牙髓的管道。
  • 牙骨質(Cementum)
    又稱牙骨質,覆蓋牙根表面,類似骨質,與牙周韌帶連接。
  • 牙周韌帶(Periodontal ligament)
    由結締組織及膠原纖維組成,含有神經與血管。它與牙骨質共同連結牙齒與齒槽骨。
  • 神經與血管(Nerves and blood vessels)
    血管負責供應牙周韌帶養分,神經則能控制咀嚼時的力度。
  • 齒槽骨(Jaw bone / Alveolar bone)
    又稱齒槽骨,包含牙槽,包圍牙根,固定牙齒位置。

牙頸(Neck)

牙頸又稱牙齒頸部,位於牙冠和牙根之間,形成牙骨質與琺瑯質交界處。

牙頸主要包含以下組織:

  • 牙齦(Gums / Gingiva)
    粉紅色、柔軟的結締組織,連接牙齒頸部與牙骨質。
  • 牙髓(Pulp)
    位於牙齒最內層,由細微的血管和神經組織組成。
  • 牙髓腔(Pulp cavity)
    也稱牙髓室,是牙冠內含有牙髓的空間。

牙冠(Crown)

牙冠是可見於口腔內的牙齒部分,包含以下結構:

  • 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
    即牙齒的頂端,通常是你能直接看到的部分。
  • 琺瑯質(Enamel)
    是牙齒的最外層組織,也是人體最硬的組織,能防禦細菌侵蝕,且提供牙齒咀嚼時所需的堅固結構。
  • 象牙質(Dentin)
    位於琺瑯質之下,是礦化的牙本質組織,從牙冠延伸到牙頸與牙根,能保護牙齒免受熱或冷刺激。

常見的牙齒疾病

牙齒每天承擔許多任務,因此容易出現各種問題。

蛀牙(Cavities)

蛀牙是牙齒表面細菌和酸性物質堆積導致的小孔洞。若未及時治療,會深入牙齒內部甚至到達牙髓,引發疼痛、對冷熱敏感,最終可能導致感染與牙齒脫落。

牙髓炎(Pulpitis)

牙髓炎是牙髓發炎,通常由未及時治療的蛀牙所致,症狀包含劇烈疼痛與牙齒敏感,嚴重時可能引起牙根膿瘍。

牙周病(Periodontal disease)

牙周病又稱牙齦病或牙周炎,是牙齦組織的感染。症狀包括牙齦紅腫、出血、退縮,以及口臭、牙齒疼痛與敏感,甚至牙齒鬆動。吸菸、特定藥物與不良口腔衛生會增加風險。

咬合不正(Malocclusion)

牙齒排列錯位,可能造成牙齒擁擠或咬合問題,如戽斗或暴牙。多為遺傳因素,也可能由吸吮拇指、長期使用奶嘴、缺牙或不合適牙具引起。通常可透過牙齒矯正治療改善。

磨牙症(Bruxism)

磨牙症指睡眠或壓力下無意識地磨牙或咬緊牙齒,久而久之會造成琺瑯質磨損、牙齒損傷,甚至牙齒脫落。症狀包含牙齒、下巴與耳朵疼痛,嚴重甚至導致下顎損傷。

牙齒膿瘍(Abscess)

牙齒膿瘍是細菌感染引起的膿液堆積,可導致牙齒疼痛且可能輻射至下顎、耳朵或頸部。其他症狀包括敏感、發燒、臉頰或臉部腫脹。若未及時治療,感染可能擴散至鼻竇或大腦。

牙齒侵蝕(Tooth erosion)

牙齒琺瑯質因酸性食物或飲料侵蝕而逐漸流失,也可能由胃酸逆流與口乾症造成。症狀包含牙齒疼痛、敏感與變色。

阻生牙(Tooth impaction)

牙齒因空間不足而無法正常萌發,常發生於智齒,也可能因乳牙過早脫落導致恆牙阻生。


牙齒疾病常見症狀

出現以下症狀,請儘快預約牙醫檢查:

  • 牙齒疼痛
  • 下巴疼痛
  • 耳朵疼痛
  • 對冷熱敏感
  • 吃甜食時疼痛
  • 持續口臭
  • 牙齦紅腫疼痛
  • 牙齦紅腫
  • 牙齦出血
  • 牙齒鬆動
  • 牙齒變色
  • 發燒

牙齒保健健康小提醒

以下建議有助維護牙齒健康,預防牙科疾病:

  • 每日用含氟牙膏刷牙兩次
  • 每天使用牙線一次
  • 每三個月更換一次牙刷
  • 每六個月定期接受牙醫專業清潔
  • 限制含糖食物及飲料的攝取
  • 若有吸菸習慣,與醫師討論戒菸方法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