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將牙齒敲開,會發現它並非整個都是實心的。每顆牙齒內部都含有一個像果凍般的核心,稱為牙髓(或牙髓組織)。
牙齒的結構由以下四層組成:
- 琺瑯質(Enamel)
這是牙齒最外層、可見的堅硬部分,也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組織,用於保護牙齒。 - 牙本質(Dentin)
位於琺瑯質之下的中間層,支撐著琺瑯質,並保護內部的牙髓。 - 牙髓(Tooth pulp)
牙齒最內層,內含神經與血管。 - 牙骨質(Cementum)
覆蓋牙根表面的硬組織,位於牙齦以下。
牙髓受到外層組織保護,但當牙齒受損或蛀牙嚴重時,可能導致牙髓暴露。暴露的牙髓容易受到感染,必須儘速尋求牙醫協助。
牙髓的功能是什麼?
琺瑯質和牙本質主要由礦物質組成,而牙髓則是牙齒內唯一活著的部分,其質地像果凍般柔軟,內含:
- 血管
- 神經
- 結締組織
- 特殊細胞
牙髓的主要功能是形成牙本質,並為牙齒提供營養。此外,牙髓也能提供牙本質層水分與重要的營養素,如白蛋白和纖維蛋白原。
牙髓內的神經可感受到牙齒的損傷、溫度變化或壓力,以此保護牙齒。
一旦牙髓嚴重損傷,牙齒就會失去血液和神經的供應。
什麼是牙髓腔(Pulp chamber)?
牙髓位於牙齒內部的中空區域,此區域又分為兩部分:
- 牙髓腔(Pulp chamber):位於牙冠(牙齒可見部分)的中心區域。
- 根管(Root canal):從牙髓腔往下延伸至牙根內的部分。
牙髓出現問題有哪些症狀?
牙髓問題的症狀會因病情不同而有所差異。多數牙髓疾病(例如牙髓炎)都是因蛀牙引起,除了疼痛之外,還可能伴隨以下症狀:
- 發炎
- 對冷熱刺激敏感增加
- 對甜食敏感
當牙髓嚴重感染時,你可能會發現:
- 發燒
- 口臭
- 牙齦膿腫
- 臉頰腫脹
- 淋巴結腫大
若出現以上症狀,務必盡快預約牙醫診治。越早發現病症,治療的效果越好,也更容易恢復牙齒的健康。
牙髓可能出現哪些病症?
牙髓炎(Pulpitis)
牙髓炎是指牙髓的發炎現象,當細菌穿透琺瑯質和牙本質進入牙髓時,就會發生牙髓炎。
常見原因包括蛀牙、意外外傷或長期磨牙,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牙髓暴露,增加感染風險。
牙髓炎可分為兩種:
可逆性牙髓炎(Reversible pulpitis)
指炎症輕微,牙髓仍可治癒的狀態。疼痛通常較輕微,可能只在咀嚼時感到疼痛。
最常見原因是蛀牙。治療通常包括去除蛀牙部分,再透過牙髓覆蓋與補牙處理。
不可逆性牙髓炎(Irreversible pulpitis)
發炎程度已嚴重到牙髓無法恢復健康,疼痛劇烈且持續,最終可能導致牙髓壞死。
此時牙醫可能透過「牙髓切除術(pulpectomy)」治療,即根管治療的第一步,移除發炎的牙髓;嚴重時甚至需拔除整顆牙齒。
牙髓壞死(Pulp necrosis)
指牙髓內組織的死亡,通常是長期牙髓炎未治療所致。
牙髓壞死初期可能會感到劇痛與發炎,但一旦神經死亡後,反而可能感覺不到疼痛。
牙髓壞死可能引發牙齦膿腫(dental abscess),若未及時治療,感染可能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治療通常是進行根管治療,若無法挽救牙齒,則需拔牙。
牙髓鈣化(Dental pulp calcification)
指牙髓內部產生鈣化物,稱為牙髓結石(pulp stones)。這些硬結可能存在於單一牙齒或所有牙齒中,可以自由漂浮於牙髓內,或附著於牙本質表面,較常見於臼齒。
牙髓鈣化原因至今仍不明,但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的機率會增加。牙髓結石通常不會產生症狀,但可能在根管治療時造成阻礙。
如何預防牙髓疾病?
預防牙髓炎與牙髓壞死的最佳方式是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
- 每天至少兩次刷牙,每次至少兩分鐘,使用軟毛牙刷
- 每次刷牙時,清潔每顆牙齒的各個面
- 使用含氟牙膏
- 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線清潔牙齒間隙
- 定期喝水,尤其飯後
- 如果睡覺時會磨牙,建議佩戴夜間護齒套
- 每半年定期接受牙醫檢查與洗牙
結語
牙髓位於牙齒最內層,含有神經與血管,受到外層琺瑯質與牙本質保護。
但牙齒受損或蛀牙可能導致牙髓暴露,進而造成感染。
若發現牙齒疼痛、敏感或發炎症狀,務必立即諮詢牙醫。越早進行適當治療,牙齒康復的可能性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