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牙」值得嗎?帶你深入了解植牙的利與弊

植牙(牙科植體)是一種人工牙根替代物,會植入你的顎骨中,以支撐假牙(牙冠)。植牙雖有許多優點,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進行此項治療。

植牙手術需局部麻醉進行,過程約需90分鐘,但整個療程可能需要6至12個月,因為通常需多次看診。

植牙可提供自然外觀和逼真觸感,且通常可維持多年。然而,相較其他治療方式,植牙的費用較高,且並非所有人都適合接受手術。

以下將更深入地探討植牙的好處與缺點,並比較其他牙科手術方法。

(插圖:Bailey Mariner)


植牙的好處

植牙一般非常耐用,且能在裝上牙冠後高度仿真自然牙齒的外觀與感覺,相較於其他替代方案,植牙具有許多優勢。

耐用性

使用鈦金屬製成的牙科植體,是治療缺牙的黃金標準。植牙的成功率超過97%,使用壽命也長於其他治療方式。

2021年一項涵蓋22年內10,871個植體的大型研究發現,植牙存活率如下:

  • 3年存活率:98.9%
  • 5年存活率:98.5%
  • 10年存活率:96.8%
  • 15年存活率:94.0%

作為對照,2021年的另一項回顧研究顯示,傳統活動假牙平均壽命約10.1年;牙橋一般每5至15年需更換一次。

防止骨質流失

植牙可幫助預防牙齒脫落後出現的骨質流失問題。

當牙齒脫落後,顎骨缺乏刺激,人體會逐漸吸收該部位的骨質。許多研究發現,牙齒脫落後會造成牙槽嵴(牙槽骨中包含齒槽的部分)約30%的骨質流失,其中大部分發生在牙齒脫落後的前6個月內。

2016年研究指出,植牙可有效降低牙槽嵴的骨吸收速度,維持顎骨健康。

自然的外觀與觸感

牙科植體作為人工牙根,牙醫可在上方裝置牙冠,達到與天然牙齒相似的外觀與觸感,且通常比活動假牙更舒適。

2016年瑞典一項針對400人的研究顯示,有94%的受訪者對植牙的美觀程度表示滿意。

維持相鄰牙齒的穩定性

當缺牙後,附近的牙齒可能會向空隙移動,影響咬合與咀嚼能力。植牙能填補缺牙空間,有助於維持相鄰牙齒的健康,防止移位現象。

恢復臉部美觀

缺牙造成的顎骨流失可能導致臉型改變,例如:

  • 臉部皮膚下垂
  • 臉頰凹陷
  • 容貌凹陷老化
  • 咬合錯位

當缺牙較多時,這種臉型變化更明顯。植牙可幫助維持顎骨結構,預防骨質流失,進而避免上述問題。

說話與咀嚼時的自然感受

植牙在說話與咀嚼方面,比傳統活動假牙或牙橋更接近自然牙齒。植牙填補牙齒空缺後,也可改善說話時因缺牙造成的發音改變。

此外,使用植牙支撐的覆蓋式假牙(overdenture)在2019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受試者在4個月的適應期後,言語品質有明顯改善,但少數人在發音「s」音時仍略有困難。

「植體支撐假牙」即為上述覆蓋式假牙的另一種稱呼。

恢復咬合力

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使用植體支撐的下顎覆蓋式假牙,相較傳統假牙,能有效提升咬合力量。

提升生活品質

2019年研究追蹤98位使用植體支撐覆蓋式假牙患者3年,未發現任何植體失敗案例,研究者認為此類植牙治療能顯著提升患者生活品質,風險有限,成功率高。


植牙與牙橋比較的好處

植牙比傳統牙橋具備以下優點:

  • 使用壽命通常更長
  • 外觀更加自然
  • 減少周邊牙齒蛀牙風險
  • 不需磨損相鄰健康牙齒

植牙與活動假牙比較的好處

相較於活動假牙,植牙的優勢包括:

  • 更接近自然牙齒的外觀與感覺
  • 每日維護更簡單
  • 咀嚼感受更舒適
  • 使用壽命較長
  • 有助於維護顎骨組織健康

植牙的缺點與風險

植牙主要缺點為:

  • 費用通常比其他治療方案更高
  • 多數牙科保險未涵蓋植牙
  • 需要進行外科手術
  • 治療療程可能長達6至12個月,需多次回診
  • 可能需要先進行骨質移植

植牙手術亦存在若干風險,包括:

  • 損傷周圍牙齒或組織
  • 出血
  • 植體失敗
  • 牙齦萎縮
  • 感染
  • 對麻醉藥物的過敏反應
  • 神經或組織損傷

研究指出,植體失敗率約為吸菸者11%、非吸菸者5%。


誰適合植牙?

適合植牙的人通常是口腔狀況良好,且有缺牙或需拔牙的人士。此外,患者需具備接受手術的健康條件。

若有以下狀況,可能不適合進行植牙:

  • 未控制的糖尿病
  • 血液凝固異常
  • 長期重度吸菸
  • 代謝性骨病變
  • 正在接受癌症積極治療者

此外,由於植牙費用較其他治療方式高,若無牙科保險,可能並非最合適的選擇。


結論

植牙是耐用的人工牙根,可支撐牙冠、活動假牙或牙橋,效果自然逼真且可維持多年。然而,植牙價格較高,且不適合所有患者,建議由牙醫評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