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醫可能會建議您進行洗牙。通常會與牙根平整(Root Planing)一起進行,這兩個程序合稱為「深層清潔」。
洗牙與牙根平整主要用來治療慢性牙周病(亦稱牙齦疾病),比起一般的牙齒清潔更深入。
若牙周病情較嚴重,或您有牙齦萎縮情形,洗牙與牙根平整可能需要進行不只一次,並且可能需要局部麻醉。
這屬於門診手術,術後通常只需要幾天即可恢復,但有時也可能需要更長時間。
什麼時候需要洗牙?
當您出現慢性牙周病的跡象時,牙醫會建議進行洗牙與牙根平整。此程序可以抑制牙周病惡化並維持口腔健康。
慢性牙周病是由牙菌斑中的細菌引起,導致牙齦與牙齒分離,產生深的牙周囊袋,使更多細菌累積在平時刷牙無法觸及的地方。因此,平時務必要使用牙線,清潔牙刷無法碰到的區域。
若放任慢性牙周病不管,可能導致:
-
骨頭及組織流失
-
牙齒脫落
-
牙齒鬆動
-
牙齒移位
在美國,30歲以上成人中,約有近半數患有慢性牙周病。可能導致此症的因素包括:
-
不良的口腔衛生習慣
-
吸菸
-
年齡增長
-
荷爾蒙變化
-
營養不均衡
-
家族病史
-
其他疾病
除了深的牙周囊袋外,慢性牙周病還可能表現出其他症狀,例如:
-
牙齦出血
-
牙齦發炎、紅腫或疼痛
-
口臭
-
恆齒位置移動
-
咬合改變
洗牙過程中會發生什麼?
洗牙與牙根平整都在牙醫診所門診進行,可能需要分次完成,具體次數取決於牙周病的嚴重程度。
有些情況下,牙醫可能會使用局部麻醉以減輕不適感。如果您擔心疼痛,可以事先與牙醫討論。
-
洗牙(Teeth Scaling):牙醫會先使用刮除器或超音波等儀器,清除牙齒表面及牙齦囊袋內的牙菌斑與牙結石。
-
牙根平整(Root Planing):牙醫會在牙根表面進行平整與拋光,使牙齦更容易重新附著在牙齒上。
若有需要,牙醫可能會使用抗菌藥劑或開立口服抗生素,以協助傷口癒合。部分情況也可能採用「宿主調節療法」,在牙齦處直接施用藥物,改善長期牙周病的影響或降低感染風險。
有些牙醫也可能建議進行「全口消毒」,不過研究顯示,傳統手動器械(刮牙器、牙周刮匙)進行的洗牙與牙根平整,效果與新型儀器或程序相比並無明顯差異。
洗牙有什麼好處?
洗牙與牙根平整在治療慢性牙周病上被視為「黃金標準」的治療方式。這些程序能減少牙齦與牙齒之間囊袋的深度,平均可改善約0.5毫米,進而降低因慢性牙周病導致的牙齒、骨頭與組織流失風險。
洗牙有什麼風險?
洗牙帶來的風險極低,但在程序後可能產生感染,因此牙醫有時會開立抗生素或給予特殊漱口水,預防感染發生。
若在洗牙與牙根平整後出現以下情況,請盡快聯繫牙醫:
-
疼痛持續惡化
-
傷口癒合狀況不佳
-
出現發燒
在手術後的幾天內,您可能會感覺牙齒或牙齦敏感、疼痛或不適,通常會在數天至一週內逐漸改善。若長時間未改善,仍需回診檢查。
洗牙後會發生什麼?
洗牙與牙根平整可能需要多次回診才能完成。程序結束後,牙醫通常會安排複診,以確認治療成效並排除感染等併發症。若牙齦囊袋深度未見改善,可能需要再進行其他治療。
您可以在治療後恢復正常的口腔清潔習慣,包括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使用牙線清潔,以及維持均衡飲食,並定期回診檢查。為了避免牙周病復發,牙醫多半會建議您縮短洗牙間隔,一般可能是每3~4個月回診一次,而不是常見的每6個月。
總結
洗牙與牙根平整是治療慢性牙周病的常見且有效的方式,能在牙醫診所以門診方式完成,是否需要局部麻醉則視個人情況決定。整個療程可能需要多次回診,術後的輕微不適感通常會在一週內緩解。只要遵循牙醫的建議進行適當的口腔保養與定期複診,就能有效預防牙周病再度惡化,維持牙齒與牙齦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