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香糖的成分對人體而言通常是安全的,而咀嚼動作甚至可能帶來心理與生理健康上的好處。然而,某些人會因咀嚼而產生下顎疼痛或頭痛。
人類自古以來就有各種形式的咀嚼膠狀物的記載。最早的口香糖材料常取自樹木的樹脂,如雲杉樹脂或乳樹(Manilkara chicle)。但大多數現代口香糖是以合成橡膠製成。
以下內容將探討咀嚼口香糖的健康益處與潛在風險。
什麼是口香糖?
口香糖是一種柔軟、有彈性的物質,設計用來咀嚼而非吞下。不同品牌的配方略有差異,但基本都含有以下幾種成分:
- Gum(膠基):不可消化、具有彈性的基底,賦予口香糖可咀嚼的特性。
- Resin(樹脂):通常用於增強口香糖的結構並維持形狀。
- Fillers(填充劑):如碳酸鈣或滑石粉,用於增添口香糖的質地。
- Preservatives(防腐劑):延長保質期。最常見的是一種稱為 BHT(丁基羥基甲苯)的有機化合物。
- Softeners(軟化劑):用於保持濕度並防止口香糖變硬,可能包含石蠟蠟或植物油。
- Sweeteners(甜味劑):甘蔗糖、甜菜糖、玉米糖漿是常見甜味來源;無糖口香糖則使用糖醇(如木糖醇)或人工甜味劑(如阿斯巴甜)。
- Flavorings(香料):可加入天然或合成香料,塑造口香糖的風味。
大多數口香糖製造商對其確切配方都相當保密,通常僅以「gum base(膠基)」統稱樹脂、填充劑、軟化劑、抗氧化劑等組合。所有用於口香糖加工的成分都必須是可食用等級,符合人類食用安全。
總結:
口香糖是一種用來咀嚼而不是吞嚥的糖果,由膠基、甜味劑、香料等成分調配而成。
口香糖的成分是否安全?
整體而言,口香糖被認為相當安全。然而,有些口香糖仍包含小量較具爭議的成分,但這些量通常都遠低於被認為有害的水準。
Butylated hydroxytoluene (BHT)
BHT 是一種抗氧化劑,被廣泛用於多種加工食品作為防腐劑,可避免脂肪酸敗。其使用具爭議性,因有動物研究顯示高劑量可能誘發癌症,但也有研究未發現這種影響。人類相關研究有限,目前尚無明確定論。
不過,根據目前的規範,BHT 在低劑量(約每公斤體重 0.25 毫克)下被視為安全。大多數人的日常攝取量往往比這個建議上限還低許多。
Titanium dioxide(二氧化鈦)
二氧化鈦是一種常見的食品添加物,用於使產品呈現更白、更細緻的外觀。過去有動物研究顯示,高劑量的二氧化鈦可能對老鼠的神經系統或器官造成損害,也可能引發發炎、氧化壓力或癌症。然而,目前仍缺乏足夠的人體研究來證實此成分在一般食用劑量下是否有危險。
目前普遍認為在日常食品中的用量屬於安全範圍,但仍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更精確的安全上限。
Aspartame(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是一種常見的人工甜味劑,常見於無糖食品。它的安全性向來具爭議性,曾被質疑可能會引發頭痛、肥胖或癌症。一些動物實驗顯示它可能與癌症風險相關,但仍需要更多研究以釐清其對人體的實際影響。
一般建議在可接受的每日攝入量範圍內使用阿斯巴甜是安全的,但具有苯酮尿症(PKU)的人需要限制阿斯巴甜中的苯丙胺酸攝入。
色素添加物
常見的人工色素如 Red Dye 40、Yellow 5、Yellow 6、Blue 1 等,可能在部分人身上引發敏感,但對大多數人來說安全無虞。口香糖常含有二氧化鈦來增添光澤,也可能同時使用多種人工色素。
值得注意的是,二氧化鈦、Red 3、Green 3 在歐盟已被禁用,但在美國仍可使用;而 Red 40、Yellow 5 與 Yellow 6 在歐盟則需附帶警語說明其可能對兒童的活動與注意力產生不良影響。美國加州也將於 2027 年禁止 Red Dye 3 及部分其他特定食品添加物。
總結:
目前尚無研究顯示口香糖本身與嚴重健康問題有直接關聯,但部份添加成分仍存在爭議。
口香糖有助減輕壓力並提升記憶力
研究發現,一邊咀嚼口香糖、一邊從事各種任務時,可能在警覺度、記憶力、理解力和決策力方面表現更好。有一項研究指出,在一段時間內咀嚼口香糖的學生,相較未咀嚼者,憂鬱、焦慮和壓力的程度更低,學術成就也更高。
另一部分研究顯示,咀嚼口香糖在任務初期可能有些分心,但有助於在較長時間內維持專注力。有些研究則指出此效益可能只在最初 15~20 分鐘內出現。
關於咀嚼口香糖如何提升記憶,目前有一種推測是因為咀嚼動作增加血液流向大腦。此外,也有研究發現,咀嚼口香糖能減低壓力感並增進警覺性,可能與咀嚼動作可降低體內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有關。
整體而言,咀嚼口香糖對記憶力的幫助大多在咀嚼當下較為明顯。不過,習慣咀嚼口香糖的人,或許能在一天中維持較高警覺度與較低壓力感。
口香糖可能有助於減重
對於想要減重的人而言,口香糖可能是一個輔助工具。因為它甜度足夠卻熱量較低,既能滿足甜味需求,又不會在熱量上造成太大負擔。
部分研究顯示,咀嚼口香糖可能降低飢餓感,進而避免過度攝取。亦有研究發現,在兩餐之間咀嚼口香糖,可以減少對高碳水化合物零食的渴望,或在走路時咀嚼口香糖能消耗更多卡路里。
不過,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有的研究認為,咀嚼口香糖並不一定會影響全天的食慾或總熱量攝取,還有研究發現,人們咀嚼了口香糖之後,反而更少攝取水果(可能是因為薄荷味的口香糖使得水果吃起來味道怪怪的)。
也有少數證據指出,咀嚼口香糖可能略微提升新陳代謝率。但是否能因此在長期產生明顯的減重效果,仍需要更多研究。
口香糖可能有助於保護牙齒並減少口臭
咀嚼無糖口香糖或許有助於預防蛀牙。這比含糖口香糖對牙齒更好,因為糖會餵養口腔中有害的細菌,導致蛀牙風險升高。
不過,即使都是「無糖」口香糖,成分不同,對牙齒保護的效果也不盡相同。研究顯示,以木糖醇作為甜味劑的無糖口香糖,比其他無糖口香糖更能防止蛀牙。木糖醇能抑制導致蛀牙及口臭的細菌生長,有些研究發現,咀嚼添加木糖醇的口香糖,可將口腔中有害菌減少多達 75%。
此外,餐後咀嚼口香糖還能刺激唾液分泌,有助清除對牙齒有害的糖分與食物殘渣,進一步降低蛀牙與口臭的風險。
總結:
餐後咀嚼無糖口香糖有助保持牙齒健康,並預防口臭。
咀嚼口香糖有副作用嗎?
雖然咀嚼口香糖具有某些潛在好處,但過度咀嚼可能會帶來以下問題:
- 無糖口香糖含有瀉劑作用及 FODMAP
無糖口香糖使用的糖醇,在大量攝取時具瀉劑效果,可能引起腸胃不適甚至腹瀉。此外,糖醇屬於 FODMAP,對於腸躁症(IBS)患者可能造成脹氣或腹痛。 - 含糖口香糖對牙齒和代謝健康不利
含糖口香糖會餵養口中有害細菌,時間一久,容易產生蛀牙。高糖攝取也與肥胖、胰島素阻抗和糖尿病等問題有關。 - 過度咀嚼可能造成下顎問題
持續不斷的咀嚼,可能導致顳顎關節障礙(TMD),使下顎在咀嚼時產生疼痛。雖然不常見,但仍有研究將過度咀嚼與 TMD 聯繫在一起。 - 咀嚼口香糖可能引發頭痛
部分研究綜合顯示,經常咀嚼口香糖可能誘發易偏頭痛或緊張型頭痛的人出現頭痛。尚需更多研究,但建議有偏頭痛傾向者可考慮減少咀嚼。
應該選擇哪種口香糖?
如果想咀嚼口香糖,建議挑選使用木糖醇作為甜味劑的無糖口香糖。
對於 IBS 患者而言,由於糖醇屬於 FODMAP,可能引發腸胃不適,因此可考慮使用其他低熱量甜味劑(如代糖甜菊)製成的口香糖。
購買時,務必檢視成分表,確保其中不含自己會不耐或敏感的成分。如有疑慮,可諮詢牙醫或營養師來決定最適合的產品。
結論
口香糖的成分大多被認為安全。事實上,咀嚼動作可能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帶來一些益處。
然而,部分人咀嚼口香糖時可能會感到下顎疼痛或頭痛。如果你發現自己咀嚼口香糖會產生這些問題,最好減少咀嚼頻率。
除此之外,偶爾在兩餐之間咀嚼一兩塊無糖口香糖,其實也不失為一個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