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性糖尿病」究竟有多難纏?深入解析背後原因與解方

 

「脆性糖尿病」(Brittle Diabetes),又稱「不穩定糖尿病」或「易波動糖尿病」,是一種難以控制的第一型糖尿病。它最主要的特徵是頻繁且劇烈的血糖波動,可能從嚴重的高血糖快速轉換至低血糖。部分專家將脆性糖尿病視為第一型糖尿病的一種類型,也有人認為它是第一型糖尿病的一種併發症。有時,壓力和其他心理問題也會引發脆性糖尿病,甚至需要住院治療。

本文將深入探討脆性糖尿病的可能原因與症狀,並說明如何診斷與治療,以及面對此疾病時,患者可以如何調適。

脆性糖尿病的症狀

脆性糖尿病最顯著的特徵,是血糖水平頻繁且難以預料的劇烈波動,導致高血糖(高血糖症)與低血糖(低血糖症)的交替症狀。極端的血糖波動不僅大幅降低生活品質,也經常需要住院治療。

  • 高血糖症狀可能包括:
    • 疲倦、疲憊
    • 視力模糊
    • 食慾增強、飢餓感
    • 排尿次數增加
  • 低血糖症狀可能包括:
    • 意識混亂
    • 缺乏能量、極度疲倦
    • 頭暈
    • 頭痛
    • 流汗
    • 顫抖或焦躁感
    • 心跳加快

此外,脆性糖尿病也容易增加「糖尿病酮酸中毒」(DKA)的風險。當身體缺乏足夠的葡萄糖可用作能量時,會開始分解脂肪產生酮體,而過多酮體在血液中堆積,就可能導致酮酸中毒,並迅速引起糖尿病性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糖尿病酮酸中毒常見症狀包括:

  • 口渴感加重
  • 排尿頻率增多
  • 疲倦或缺乏能量
  • 呼吸帶有水果或甜味
  • 皮膚乾燥或發紅
  • 意識混亂
  • 噁心或嘔吐

若出現嘔吐症狀,意味著酮酸中毒可能在短時間內發展成危及生命的狀況,需立即就醫。


造成脆性糖尿病的原因

多種原因可能導致脆性糖尿病,包括身體健康問題或心理因素(如憂鬱、壓力)。壓力會引起暫時性胰島素阻抗,使身體對胰島素的反應減弱,增加判斷胰島素劑量的難度。

此外,某些消化問題(如乳糜瀉或吸收不良)也可能讓身體在代謝葡萄糖時產生變化,導致血糖控制失衡。自律神經病變(自律神經受損)則會進一步影響胃腸道的正常功能,使血糖的吸收與代謝更加難以掌握。


脆性糖尿病的風險因子

已知最主要的風險因子是第一型糖尿病。有研究指出,女性可能比男性更常出現脆性糖尿病。此外,下列情況也可能提高罹患脆性糖尿病的風險:

  • 飲食失調(如暴食症)
  • 胃輕癱(胃排空延遲)
  • 藥物交互作用
  • 胰島素吸收問題
  • 荷爾蒙失衡
  • 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腺低能)
  • 腎上腺功能不全(愛迪生氏病)

如何診斷脆性糖尿病

目前沒有專門的客觀指標可直接診斷脆性糖尿病,因此有些醫療人員會以「高血糖變異度」來描述此現象。換句話說,如果患者的血糖在一天之內經常出現大幅度且不可預測的波動,就可能被歸類為脆性糖尿病。

醫師評估血糖變異度時,常會觀察:

  • 一天之內空腹血糖在不同時段的波動幅度
  • 一天內血糖震盪的次數
  • 每日尿糖量
  • 尿酮檢驗呈陽性的頻率
  • 意外低血糖發生的頻率

不論是使用哪種名詞,只要確定血糖經常大幅度波動,治療的最終目標都是找出潛在原因,並處理可能併發的酸中毒或嚴重低血糖等急性問題。


脆性糖尿病的治療

當患者因心理或生理因素,而對血糖控管產生倦怠、挫折或忽視狀態,血糖不穩定就會進一步惡化,形成惡性循環。為避免反覆出現極端血糖波動,治療核心在於穩定血糖。

住院監測

有些情況下,患者會被安排住院數週,透過嚴密監測飲食、血糖與胰島素用量,重新找回穩定的血糖控制。

換個專科團隊

有時轉換醫療團隊,也能帶來新的契機。如果能到糖尿病專科中心就診,往往能借助更完整的診斷工具與多專業整合,幫助患者突破僵局。

持續血糖監測儀與胰島素幫浦

  • 持續血糖監測儀(CGM): 可以在血糖即將過高或過低時自動發出警示,協助患者提早採取對應措施。
  • 胰島素幫浦: 以較為精準的方式調整胰島素劑量,模擬胰臟的生理性分泌,於一整天提供小劑量的基礎胰島素,同時在進食時提供追加劑量(餐前或餐後的波動調整),讓血糖控制更為平穩。

心理層面的治療

若身體對降糖藥物反應正常,且排除了其他可能影響血糖控制的生理因素,則應考慮是否有心理因素(如壓力過大、憂鬱、焦慮等)在影響病情。此時,心理治療或精神科專業介入可能帶來顯著的改善。

  • 心理治療: 心理諮商或心理治療有助找出壓力來源並嘗試多種減壓方法;長期來看,心理治療在糖尿病的整體管理中相當有效。
  • 藥物輔助: 在必要情況下,可考慮使用治療焦慮或憂鬱的藥物,但須謹慎選擇,避免使用會干擾血糖或降糖藥物作用的處方。

移植療法

對於某些血糖控制極度困難,或有嚴重低血糖不自覺症(無法及時察覺低血糖)的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可能考慮胰臟移植或「胰島細胞移植」。

  • 胰臟移植或胰島細胞移植: 需在獲得核准的研究型醫院進行,目前只適用於特定患者。若順利移植成功,可能大幅改善血糖穩定度。

新興技術

自 2016 年以來,已有多款「人工胰臟」裝置獲得許可。此類裝置可自動偵測血糖上升並自動調整胰島素劑量,減少使用者的人為操作失誤。雖然大部分機種在進食時仍需些許手動介入,但最新型號已能大幅降低手動操作的需求。


面對脆性糖尿病的調適

脆性糖尿病導致頻繁住院、時常請假、心理負擔沉重,周遭家人也可能承受巨大的壓力。想要改善或調適,除了建立穩定的血糖管理方式,也可考慮以下做法:

  • 身心舒壓: 每日嘗試冥想、深呼吸、溫和瑜伽或針灸,配合心理或精神科專業治療。
  • 專業協助: 主動向醫療團隊、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諮詢,尋求針對整個家庭系統的支持。
  • 資源整合: 建議使用持續血糖監測或胰島素幫浦,加上心理諮詢或藥物治療等整合方式,才能更全面地控管情緒與血糖。

總結

脆性糖尿病(不穩定糖尿病)是指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頻繁出現嚴重血糖波動的狀況。引發原因可能包括壓力、心理疾病、乳糜瀉、自律神經病變等。此現象和心理健康息息相關,若患者根本問題在於心理壓力或情緒障礙,醫師常建議同時採用心理治療與醫療介入(如使用持續血糖監測儀)來穩定血糖。

如同其他複雜疾病,面對脆性糖尿病時,最重要的是積極尋求專業協助,並維持多角度整合的治療方案:醫療照護與情緒管理並重,才能有效緩解極端血糖波動對生活品質的衝擊。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