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對全身身體器官有什麼影響?

糖尿病可能影響許多主要器官,包括心臟、眼睛、腎臟和大腦。當血糖未受到良好控制時,會導致多種嚴重的合併症,也就是伴隨糖尿病出現的其他健康問題。對於第一型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找到合適的治療方案至關重要,以避免出現這些狀況。

本篇文章將探討高血糖對身體各器官造成的健康問題。


心臟

心臟是心血管系統(又稱循環系統)的一部分。這個系統同時包含血管,負責將氧氣和養分運送至器官與組織,並幫助排出二氧化碳、毒素及廢棄物。

循環系統主要可分為四個部分,每個部分都有特定功能:

  • 微血管(微循環): 身體最小的血管,負責把氧氣和營養送到身體遠端,同時把廢物帶到腎臟和肝臟,也將二氧化碳送到肺部進行呼出。
  • 靜脈: 將缺氧的血液運回心臟。
  • 動脈: 將富含氧氣的血液從心臟輸送至全身。
  • 心臟: 為整個身體提供動力,將血液不斷泵送至全身。

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控風險因子之一。心血管疾病(CVD)包含各種心臟疾病、中風以及血管疾病,其中最常見的是冠狀動脈疾病。這類疾病通常由動脈壁內積聚的斑塊(含膽固醇等物質)所引起。對糖尿病患者而言,血小板(幫助血液凝固的細胞)容易出現問題,並且更容易形成易脫落的斑塊,可能阻塞血流。

糖尿病患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約為未患糖尿病者的兩倍。長期下來,糖尿病還會傷害心臟本身所需的血管與神經。患糖尿病越久,越容易出現心臟方面的問題。

此外,糖尿病患者往往還有其他提高心臟病風險的因素,如:

  • 高膽固醇
  • 高血壓

腎臟

腎臟位於肋骨下方、脊椎兩側,形狀像豆子,大約跟拳頭差不多大。腎臟是泌尿系統的一部分,該系統還包括:

  • 輸尿管: 將尿液從腎臟送到膀胱的管道。
  • 膀胱: 負責儲存尿液,直到可以排出。
  • 尿道: 將尿液排出體外。

腎臟的主要功能像是過濾器,能去除體內的廢物、多餘水分以及酸性物質,同時也維持血液中水分、鹽分和礦物質的平衡。腎臟還負責產生維生素D和紅血球生成素(Erythropoietin),維生素D有助於身體吸收鈣並維持免疫系統正常,而紅血球生成素則可促進紅血球的產生。

然而,若血糖長期過高,會傷及腎臟中的血管,使其過濾功能受損,廢物和水分因此在血液中堆積,造成「糖尿病腎病變」。若不加以控制,糖尿病腎病變可導致腎臟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統計顯示,約有 18% 的成人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晚期慢性腎臟病。


大腦

高血糖會影響認知功能,特別是思考與記憶。此外,研究顯示糖尿病也會改變大腦結構,導致認知能力下降,糖尿病患者比起非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的風險高出約 50%。

研究也發現,糖尿病患者在大腦某些區域的灰質密度與體積都可能較低,而灰質對於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日常功能至關重要。灰質減少可能影響多項神經功能。

高血糖還會破壞大腦內的小血管,導致中風或大腦組織壞死。


未能充分控制的糖尿病有可能導致肺功能下降,造成較輕微的症狀如氣喘,或更嚴重的肺纖維化。

目前研究人員對糖尿病為何影響肺部的原因還不完全清楚,但部分專家推測可能與體內慢性發炎有關。也有研究指出,不同的降血糖藥物對肺部的影響或許不同。例如,常見的糖尿病用藥二甲雙胍(Metformin)可能有助於抑制肺部疾病,而胰島素則可能加重肺部疾病的風險。


胰臟

糖尿病與胰臟的關係相當密切,因為胰臟負責製造胰島素,而胰島素則用於將血糖(葡萄糖)運輸到細胞之中。當胰臟無法產生足夠或任何胰島素時,就會導致血糖過高;這通常是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機制。

第二型糖尿病則是因胰臟沒有足夠的胰島素來有效降低血糖,或身體細胞對胰島素產生阻抗(胰島素阻抗),導致胰臟不得不分泌更多胰島素,最終造成胰島β細胞損壞,可能逐漸失去製造胰島素的能力,血糖遂在體內逐漸累積。

胰臟癌與糖尿病之間也有關聯。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罹患胰臟癌的風險較一般人更高,而胰臟癌本身也可能引起糖尿病。


口腔與牙齒

唾液中含有葡萄糖。若糖尿病未受控制,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會增高,使有害細菌更容易繁殖,並與食物殘渣結合形成牙菌斑。不同種類的牙菌斑會造成蛀牙或牙齦疾病,也可能引起口臭。

糖尿病患者若患牙齦疾病,通常病情更嚴重、癒合更緩慢,牙齦感染也會讓血糖更難控制。牙菌斑若沒有及時去除,會硬化成牙石,使清潔更加困難。此時,牙齦容易發紅、腫脹,並且容易出血,這是牙齦炎的典型症狀。

若牙齦炎未經治療,可能會惡化為牙周炎。此時牙齦會開始脫離牙齒並形成空隙,空隙中易產生長期感染。若再繼續惡化,支撐牙齒的牙齦、骨骼、組織都會受到破壞,牙齒可能開始鬆動,最後甚至需要拔除。


胃與小腸

血糖過高也會損害迷走神經,該神經從腦幹一直延伸到腹部。如果迷走神經受損,可能導致胃輕癱(Gastroparesis)。

胃輕癱使食物在胃中的排空速度比正常情況要慢,進而可能造成以下問題:

  • 脫水
  • 胃酸逆流至食道(胃食道逆流)
  • 消化不良造成的營養不良
  • 血糖水準劇烈波動

統計顯示,大約有 20%~50% 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胃輕癱。


眼睛

有時,視力模糊等眼睛症狀,會是糖尿病最早顯現的跡象。長期而言,糖尿病可能引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導致視力問題甚至失明。

血糖若長期高於正常值,會對眼睛視網膜及其周圍血管造成傷害。視網膜為眼底對光線敏感的組織。一旦血管受損,身體會試圖生成新的血管,但這些新生血管較脆弱且容易出血。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可進一步引發下列眼疾:

  • 糖尿病黃斑水腫: 新生血管會滲漏血液和液體到視網膜,導致黃斑(視網膜中心部位)腫脹。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眼中異常血管增生,阻塞角膜與虹膜交界處,使房水無法正常排出,導致眼壓升高。

若你有糖尿病,且出現視力問題,務必及早就醫。這些症狀若不控制,可能造成永久傷害甚至失明;若能及時治療,有機會防止病況進一步惡化。


皮膚

高血糖會導致血液循環不佳,使皮膚更容易受損且不易修復。任何人都可能出現皮膚問題,但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罹患某些特定皮膚病,例如:

  • 糖尿病性皮膚病變(Diabetic Dermopathy): 常在小腿處出現小而圓的棕色病灶,約有 55% 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現。
  • 糖尿病性類脂質增生症(Necrobiosis Lipoidica Diabeticorum): 早期出現紅色丘疹,後期會演變成頂端平坦、有光澤的黃褐色或棕色斑塊,發生率不到 1%。
  • 糖尿病性水皰: 看起來與燙傷水皰相似,但不會疼痛,常成簇出現。
  • 爆發性黃瘤(Eruptive Xanthomatosis): 皮膚上出現黃紅色的小丘疹。
  • 糖尿病性神經病變: 由於血糖高造成神經損傷,最常影響足部的感覺,使患者較難察覺外傷,增加感染風險。
  • 傷口癒合不良: 血流不佳會使皮膚傷口難以癒合,也容易惡化並引發感染。

糖尿病足潰瘍也相當常見,通常在大腳趾或腳掌處出現,可從 0 級(已癒合或可疑病灶)到 5 級(嚴重壞疽)來衡量嚴重程度。


性器官

糖尿病會損害血液循環系統,也影響神經傳導,導致陰莖血流不足,因此男性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現勃起功能障礙。此外,糖尿病也會使身體的血糖調控異常,影響精子的健康,導致精子活力與受孕能力降低。

糖尿病可能造成男性睪固酮水平偏低,使精子數量減少,亦會降低性慾。女性方面,神經受損可能導致陰道乾澀,而血管損傷則影響生殖器官的血流。正常情況下,胰島素能促進維持生殖組織與排卵所需荷爾蒙的產生,但糖尿病會使這個機制失靈。

糖尿病也與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有關。PCOS 是由女性體內高雄性激素(睪固酮)導致的疾病,可能干擾排卵,增加不孕風險。


總結

當糖尿病沒有妥善控制時,身體器官都可能面臨各式各樣的健康問題,從心臟、腎臟、肺臟、胰臟、大腦,到消化系統皆可能受影響,口腔、牙齒、皮膚以及性器官也不例外。嚴重時更可能發展成心臟病、胰臟癌、腎臟衰竭等致命風險。

最有效的預防方式就是做好血糖管理,避免血糖長期偏高。若你有糖尿病,請務必與專業的醫療照護團隊合作,尋找並遵從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來自醫牙醫牙唷的一段話

糖尿病對許多人來說並不容易控制,尤其是當血糖長期不穩定時,常常會衍生許多其他併發問題。關鍵在於落實良好的血糖管理,以減少對身體各項功能與器官造成的傷害。

無論是一型還是二型糖尿病,都有多種治療與管理選擇,只要與醫療專業人員配合,找到合適的方案並堅持執行,便能顯著降低其他健康風險,保護你的全身健康。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