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闡述了糖尿病可能帶來的副作用與共病症,以及為什麼遵循醫療專業人員建議的治療與生活方式調整至關重要。如果沒有配合適度的改變,糖尿病恐導致其他健康問題。為了避免長期併發症,糖尿病患者務必嚴格配合醫護人員所訂定的計畫。以下將介紹糖尿病常見的併發狀況與可能產生的其他醫療問題。
心血管疾病
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往往合併有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心臟相關問題。這些問題相互交織,可能產生複雜的併發症。若糖尿病長期存在,加上心血管的病史,可能引發以下狀況:
- 中風
- 充血性心衰竭
- 冠狀動脈疾病
- 周邊血管疾病
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心血管方面的死亡率與發病率明顯高於非糖尿病者,這通常與血糖控制不佳有關;其他危險因子還包括肥胖、吸菸以及缺乏身體活動,這些都會同時加重心血管疾病與糖尿病的風險。
對於第一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心血管疾病也是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若您同時患有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請務必與醫療專業人員密切合作,遵循整合的治療方案。
口乾
糖尿病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過高,進而影響口腔產生過度乾燥,甚至可能導致口腔感染與疼痛。當唾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偏高,便會增加細菌生長風險,進而誘發:
- 牙齦疾病
- 牙菌斑
- 蛀牙
常見的口乾併發症狀包括:
- 疼痛
- 嘴唇乾裂
- 口腔感染
- 進食困難
- 吞嚥困難
- 說話困難
除了遵從醫師處方用藥以外,下列方法也有助於緩解口乾:
- 經常小口喝水
- 使用含氟漱口水以預防蛀牙
- 避免攝取含咖啡因、菸草與酒精
- 咀嚼無糖口香糖或含無糖薄荷糖以刺激唾液分泌
- 避免高鈉或辛辣刺激性食物
- 晚上使用加濕器
- 維持良好口腔清潔習慣
如有需要,可以同時諮詢醫療專業人員與牙醫師,一起制定更完整的治療計畫。
勃起功能障礙
研究指出,糖尿病患者常出現勃起功能障礙,且這種情況經常被低估或延遲診斷。若血糖控制不佳,特別是年長的糖尿病患者,出現嚴重勃起功能障礙的風險會更高。若您有此類症狀,請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疲勞
在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中,疲勞是一種常見的症狀。導致疲勞的因素包含:
- 發炎反應
- 憂鬱症
- 飲食不當
- 缺乏運動
- 睡眠品質不佳
- 體重過重
有些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憂鬱症,而憂鬱症也可能被誤以為是單純的疲勞。如持續出現疲勞感,應向醫療專業人員詳細描述症狀,排除生活方式、營養及藥物等相關因素後,必要時可考慮進一步的內分泌評估,以判斷是否為「糖尿病疲勞症候群」。
足部潰瘍
約有 15% 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足部潰瘍,糖尿病的患病年資越久,足部潰瘍的風險越大。大約有 6% 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足部潰瘍的併發症或感染而住院。
不論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都可能引發足部潰瘍,下列族群的風險特別高:
- 有周邊血管疾病
- 有神經病變
- 血糖控制不良
- 吸菸者
- 有糖尿病性腎病
- 曾有足部潰瘍或截肢史
- 使用胰島素
- 體重過重
- 有飲酒習慣
- 罹患糖尿病相關的視網膜病變、心臟病或腎臟病
治療糖尿病足部潰瘍時,可能包括:
- 使用藥物或敷料覆蓋傷口
- 維持血糖控制
- 減壓(避免給潰瘍處持續壓力)
- 清除壞死組織
若足部潰瘍有感染跡象,請立即就醫以獲得適當的藥物和護理。
牙齦疾病
牙齦炎或牙齦疾病是當牙齒周圍產生牙菌斑且牙齦發炎時所引起。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身體對牙菌斑的發炎反應可能更加強烈。常見症狀包括:
- 牙齒鬆動
- 牙齒敏感
- 牙齦腫脹、發紅或出血
- 口臭
若牙齦疾病未及時治療,可能進一步演變為牙周炎,侵害牙齦軟組織甚至破壞牙齒支撐骨骼。預防牙齦疾病可考慮:
- 避免攝取酸性飲品(因其會侵蝕牙齒琺瑯質)
- 規律使用牙線
- 正確且柔和地刷牙齦與牙齒
- 刷舌頭以去除細菌
- 定期看牙醫與回診,與醫護人員共同制定口腔保健計畫
聽力喪失
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發生聽力喪失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兩倍。推測可能是因為高血糖會傷害內耳的微小血管,但目前仍需進一步研究證實。
聽力喪失通常是逐漸產生,常見徵兆包括:
- 覺得電視或音響的音量需要開得非常大
- 經常要求他人重複剛說的話
- 在多人同時交談時難以跟上對話
若出現上述狀況,請諮詢醫療專業人員,以便及早治療及復健。
低血糖
當血糖值降至過低(通常低於 70 mg/dL)時,就會發生低血糖。嚴重的低血糖可能引發下列併發症:
- 譫妄
- 癲癇
- 昏迷
預防低血糖的方式包括:
- 規律測量血糖
- 使用血糖監測設備
- 密切注意低血糖症狀
常見的低血糖症狀有:
- 緊張、焦慮
- 出汗或打冷顫
- 易怒或焦躁不安
- 意識混亂
- 疲倦、沒力氣
- 視力模糊或受損
- 嘴唇、舌頭或臉頰麻木或刺痛
- 頭痛
- 動作笨拙
- 夜間做惡夢或在睡夢中驚叫
若您有類似症狀,請立刻通知醫療專業人員。
腎臟衰竭
腎臟是身體重要的過濾器官,而糖尿病是導致腎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大約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成人患者都可能有腎臟疾病。健康的腎臟能過濾血液廢物並維持血壓平衡,但若長期血糖與血壓過高,就會損傷腎臟,最終可能演變為腎臟衰竭。
若您患有第二型糖尿病,或第一型糖尿病超過五年,建議每年進行腎臟檢查。若您也缺乏運動、攝取過量鈉、未依規定飲食、吸菸、罹患心臟病或肥胖,都會增加糖尿病腎臟病與腎衰竭的風險。
記憶力喪失
糖尿病可能提高罹患記憶力喪失或其他認知問題的風險。血糖偏高會傷害神經細胞與血管,包含腦部。糖尿病也容易傷害微血管,使腦部血液循環出現障礙,導致記憶力逐漸衰退。
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能更容易發展為失智症。若血糖控制不佳,出現認知功能受損的機率更高。為了維護腦部健康,建議嚴格管理血糖並遵循醫師建議的生活方式。
神經病變
糖尿病神經病變是因血糖過高所導致的神經損傷,可分為不同類型,症狀也因類型而異。此疾病可能影響手腳或內臟器官,常見症狀為疼痛、麻木。高血糖或過量的血脂都會損害神經,長時間累積下來便可能發展為下列幾種神經病變:
- 周邊神經病變(Peripheral neuropathy):最常見,通常由腳和腿開始,有時也會影響手和手臂。大約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罹患此症。
- 自主神經病變(Autonomic neuropathy):影響控制內臟的神經,也可能造成「低血糖不自覺」,並且對消化系統、膀胱、汗腺、眼睛、心率和血壓造成影響。
- 局部神經病變(Focal neuropathies):侵害單一神經,例如常見的腕隧道症候群,可能出現在頭部、腿部、軀幹或手部。
- 近端神經病變(Proximal neuropathy):通常只影響身體某一側的臀部、大腿或髖關節;症狀可能隨著數月或數年逐漸改善。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
阻塞型睡眠呼吸中止症在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中相當普遍。研究顯示,大約有 23% 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此症。此症與胰島素阻抗以及葡萄糖耐受不良之間存在關聯,但仍需進一步研究來確定改善睡眠呼吸中止症是否能預防或減緩第二型糖尿病的相關併發症。
皮膚感染
糖尿病會以多種方式影響皮膚健康。有時,反覆出現皮膚搔癢、黴菌感染或細菌感染,甚至是糖尿病的初期徵兆。對糖尿病患者來說,以下皮膚狀況也較常見:
- 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常見於腋下、頸部和腹股溝處,呈現棕色或棕黃的隆起斑塊,也可能出現在手部、膝蓋或手肘。
- 糖尿病性皮膚病變(Diabetic dermopathy):腿部前側出現圓形或橢圓形的淺棕色或鱗屑樣斑塊,通常不會疼痛或搔癢。
- 糖尿病性脂質壞死(Necrobiosis lipoidica diabeticorum):較罕見,好發於女性,一開始是暗紅色或鈍紅色的隆起斑塊,後來演變成帶有紫色邊緣、有光澤的疤痕,可能伴隨疼痛或搔癢,甚至破裂潰瘍。如果破裂,請立即就醫。
視力受損
糖尿病會使眼部健康面臨威脅,其中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更是導致糖尿病患者失明的主因。此病變影響視網膜的血管,可能導致: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視網膜長出不正常血管,堵住眼內液體排出路徑,造成眼壓升高,形成青光眼。
- 糖尿病性黃斑水腫:當視網膜血管滲液到黃斑部,導致黃斑部腫脹,視力就會變得模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因此定期檢查相當重要。建議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在確診時就要做一次詳細的眼睛檢查;第一型糖尿病患者則在診斷五年內進行第一次檢查。之後,不論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都應每年接受一次擴瞳眼底檢查。
來自醫牙醫牙唷的一席話
若您正與糖尿病共處,請務必嚴格遵守醫療專業人員提供的治療與生活指導,並主動了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糖尿病患者可以透過規律追蹤、適度運動、健康飲食及戒除不良習慣來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並預防併發症。如對自身的症狀或病情有任何疑問或擔憂,請立即諮詢醫護人員,以便得到最合適的建議與照護。祝福您擁有健康而充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