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不治療?你的身體正面臨的驚人風險!

未經治療的糖尿病可能導致長期併發症,甚至死亡。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而言,這些併發症可能包括心臟疾病、腎臟損害、周邊神經病變(神經疼痛)或視力喪失。

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情況更加緊迫。若缺乏胰島素,最短可能在數小時內出現稱為糖尿病酮酸中毒的致命情況。

有時,糖尿病未被治療是因為尚未被診斷;根據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的估計,有數百萬名美國人患有未被診斷的糖尿病。另一些情況則是已知有糖尿病卻未採取必要步驟來管理病情。

糖尿病的長期併發症通常在多年(10 年或更久)後出現,且通常由長期的高血糖所導致。

本篇文章將討論未治療糖尿病的徵兆,以及持續高血糖對身體各部位造成的影響,最後探討這些併發症是否可以逆轉。


未治療糖尿病的症狀

根據型態不同,第一型糖尿病的症狀可能在數週或數月內發展,而第二型糖尿病的症狀可能需要好幾年才會表現出來。有些人甚至沒有任何感覺。

血糖過高

未治療糖尿病的一大警訊是血糖過高。醫療專業人員會檢測你的血糖,並告知理想血糖範圍。一般來說,飯前血糖值通常介於 70 至 130 mg/dL 之間,飯後兩小時血糖則應低於 180 mg/dL。

若你出現下列任一症狀,請立即聯繫醫護人員檢測血糖:

  • 口渴或飢餓感增加
  • 視力模糊
  • 頻尿,尤其是夜間
  • 頭痛
  • 感到極度疲倦
  • 體重無故下降
  • 皮膚非常乾燥
  • 皮膚易受感染
  • 傷口或割傷癒合緩慢
  • 手或腳感到麻木或刺痛

頻尿

頻尿(多尿)是未治療糖尿病的常見徵狀之一。多尿是指每天的尿量至少達到 3 公升。它與「尿頻」不同,後者指的是一天中排尿次數變多。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多尿通常伴隨著口渴加劇。

當你的身體試圖清除血液中的多餘糖分時,就會出現頻尿。正常情況下,腎臟在製造尿液時會將葡萄糖再吸收並送回血液。但若血糖太高,多餘的葡萄糖會留在尿液中,並攜帶更多水分形成過量尿液。

過度口渴

過度口渴(多飲)在糖尿病患者中相當常見。當血糖過高,腎臟負擔加重,要努力吸收血液中的多餘葡萄糖。一旦腎臟無法應付,過多的糖分會連同水分一起從身體排出,導致缺水、口渴感加劇。

視力模糊

未受控的高血糖會損害小血管,包括眼睛內的血管。這會影響視網膜(負責視覺的眼球後部組織),使視力出現模糊。

此外,過量葡萄糖會使體液在眼睛內進進出出,造成水晶體(負責聚焦影像)暫時膨脹或形狀改變,使光線在視網膜上的成像受到扭曲,進而出現視線模糊。

疲勞

疲勞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症狀。血糖水平波動或長期處於高血糖都可能引發疲勞與虛弱感。糖尿病的併發症,如心臟病、神經病變以及視網膜病變,也可能導致身體更容易感到疲憊。

傷口癒合不良

高血糖會影響白血球的功能,而白血球是免疫系統中用來對抗細菌與病毒的重要細胞。一旦白血球功能受損,身體對抗細菌和病毒的能力就會下降,傷口癒合的速度也會減緩。

未治療糖尿病的患者也常有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血液無法順利將養分運送至傷口部位,使癒合更加困難。


未治療糖尿病的併發症

未治療的糖尿病最終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而這些併發症之間往往有共同的危險因素,一種問題也可能加劇其他問題。因此,更加凸顯儘早處理糖尿病的重要性。

來自醫牙醫牙唷的一句話:

「糖尿病若未妥善控制,將引起不同程度的醫療併發症。及早偵測並進行治療,可大幅降低未來發生重大健康問題的風險。」

心臟疾病

在美國,心臟疾病是男女最主要的死亡原因。對於糖尿病患者而言,出現心臟疾病或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兩倍,且可能更早罹病。

當血管內堆積過多斑塊(膽固醇沉積)時,供應心臟或大腦的血流量下降,最終有可能導致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兩者都會造成器官受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而這種受損是無法逆轉的。

腎臟疾病

腎臟中有大量名為「腎絲球」的小血管叢,負責過濾功能。高血糖會破壞這些血管叢,導致慢性腎臟疾病,最後可能引發腎衰竭。

在慢性腎臟疾病早期,患者通常沒有明顯症狀。病情惡化後,可能出現以下症狀:

  • 疲倦或能量不足
  • 難以集中注意力
  • 食慾不振
  • 睡眠品質不佳
  • 夜間肌肉痙攣
  • 腳踝或足部水腫
  • 皮膚乾燥、發癢
  • 夜間頻尿

慢性腎臟疾病無法逆轉,但透過適當治療,可以減緩進程並降低併發症風險。

視力喪失

糖尿病眼疾可能發生在第一型或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身上,包括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黃斑水腫(通常與視網膜病變同時出現)、白內障、青光眼等,最終可能導致視力減退甚至失明。

其症狀因病因而異,但通常包括視力模糊、視野變窄、暗 spots、夜視不良或畏光等。這些視力變化一旦出現,多半無法完全逆轉,但若能及早診斷與治療,仍可保護並盡量維持現有視力。

神經受損

幾乎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神經受損(神經病變)。血糖過高會破壞為神經提供營養的微血管,尤其是腿部神經。

常見症狀包括腳趾開始的麻木或疼痛,逐漸蔓延至腳和腿,也可能伴隨感知喪失。神經損傷也可能影響消化系統、血管及心臟功能。這種損傷無法逆轉,目前的治療重點在於透過飲食、運動和藥物(控制血糖或減輕疼痛)來管理和減輕症狀。

感染

由於高血糖可能削弱免疫系統,降低抵禦細菌和真菌的能力,未治療糖尿病患者更容易罹患各種感染。周邊神經損傷與血液循環差也使得肢體容易受到感染。

若感染位於皮膚或其他較淺層組織,可能透過治療緩解;但若導致嚴重組織損傷,可能無法完全恢復。

足部問題

長期高血糖會損害足部神經、改變足部形狀,或導致足部血液循環不良。常見症狀包括麻木、刺痛、疼痛,或者失去足部知覺。

當足部感覺減弱時,可能無法察覺小傷口、擦傷或潰瘍,一旦傷口感染而血流不足,便可能演變成壞疽(組織壞死)。若壞疽無法透過治療改善,就需要截肢(腳趾、足部或部分腿部)以防感染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

認知問題

與沒有糖尿病的人相比,糖尿病患者罹患失智症、阿茲海默症或血管性失智症的機率更高。

可能先出現輕度認知障礙,如健忘、易分心、對話中斷等;或在更嚴重的情況下出現失智與阿茲海默症的症狀。這些認知改變目前無法逆轉,也缺乏長期有效的治療方法。


何時該就醫

若你出現任何高血糖或糖尿病併發症相關的症狀,應儘速諮詢醫護人員。並非所有糖尿病患者都會出現明顯症狀,但你若有以下風險因子,更應主動篩檢:

  • 肥胖或體重過重
  • 年齡在 45 歲以上
  • 曾被診斷為前期糖尿病
  • 家族中有人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 缺乏運動或每週運動少於三次
  • 曾患妊娠糖尿病
  • 曾生產體重超過 9 磅(約 4 公斤)嬰兒

如果沒有明顯症狀,定期做健康檢查也是預防糖尿病的一種方式。


預防糖尿病併發症

研究顯示,健康的生活型態能幫助你管理糖尿病並預防併發症,包括維持均衡飲食、規律運動、控制體重,以及在需要時減重。若你不確定哪些調整最適合自己,可諮詢醫護人員或營養師,獲得更客製化的建議。

來自醫牙醫牙唷的一句話:

「認清未治療糖尿病的徵兆尤其重要,特別是如果你有家族史或其他風險因子。若確診糖尿病,穩定地管理血糖可有效預防各種併發症的進展。與醫護人員討論目標與策略,獲得個人化的支援與指導。」


常見問題 (FAQ)

糖尿病未治療的情況有多常見?

很難精確統計有多少糖尿病患者未受到治療。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估計,超過一億名美國人患有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其中約有四分之一的人並未被診斷出來。

糖尿病如何治療?

糖尿病的治療通常結合飲食控制、運動以及藥物。第一型糖尿病患者需使用胰島素以維持血糖穩定;有些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可透過限制碳水化合物攝取與足夠運動維持健康血糖,另一些則需要口服或注射藥物協助血糖控制。

未治療的糖尿病能活多久?

依情況而定。第一型糖尿病若缺乏胰島素供給,可能在數小時或數天內即出現致命的糖尿病酮酸中毒。在 1922 年胰島素出現以前,第一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壽命通常不超過三年。

第二型糖尿病則可能在更長時間內未被發現或未被治療,但最終仍會造成心臟問題、腎臟疾病、嚴重神經疼痛以及失明等併發症。

返回頂端